【本報訊】有機菜成行成市,有商人出售假有機菜卻欠缺監管。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發現,去年共有88個聲稱出售有機菜的菜檔中,僅21檔持有效的有機認證,佔比24%,有七檔使用過期證書;中心又估計有菜檔盜用認證出售假有機菜,或以魚目混珠手法摻雜來路不明蔬菜出售。中心總監黃煥忠稱,法例對「有機」未有定義,故不受《商品說明條例》規管,海關難以該例取締,存有法律漏洞。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公佈2020年濕街市商販對有機產品的銷售實況調查,去年10至11月走訪全港466個菜檔,發現有88檔聲稱出售有機農產品,較去年同期增加8.5%,但僅21檔所售的蔬菜持有效的有機認證,佔有關菜檔24%,另有七個菜檔張貼的證書已經過期,亦有張貼出證書的菜檔實際上沒有出售相關有機農場產品。
中心指,其中在多區均有分店的「以琳蔬菜」,2016至2021年間多次盜用有機認證證書及以不正當手法出售「有機菜」,例如以琳樂富分店職員去年曾向顧客聲稱出售的菜心獲HKORC-cert認證,但中心翻查該認證農場紀錄,當時沒有菜心收成,不可能供貨予該店。中心亦發現樂富分店曾聲稱其有機蔬菜來自蔬菜統營處,但有關紀錄顯示該店每周只入貨一至二次,質疑該分店魚目混珠,摻雜其他來路不明的蔬菜出售。
以琳出售的蔬菜亦多次被中心驗出含有除蟲劑,其中去年在「寶琳尚鮮市場以琳」購買的蔬菜樣本更含多款除害劑,其中「霜霉威」(Propamocarb)每公斤殘留量達1.79毫克,未超出安全限量。浸大生物系系主任、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相信,有關蔬菜的殘餘除害劑是耕種時使用農藥遺下,並非環境污染所致。
本報昨致電以琳蔬菜,記者表明身份及說明意圖後,對方即表示「冇嘢講、冇嘢講」並匆匆掛斷電話。
黃煥忠表示,中心2018年至2020年曾轉介16宗懷疑無認證聲稱出售「有機菜」等違規個案予海關跟進,惜未獲回應。他指法例尚未有定義「有機」一詞,故海關難以《商品說明條例》取締售賣假冒有機產品的菜檔,希望顧客警惕。他又促請政府盡快就使用有機產品標籤立法,並定期巡查,杜絕濫用有機證書或標籤情況。
海關稱經了解及跟進調查後,並未發現涉事菜檔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消委會指鑑於香港現時未有法例監管有機食品,建議政府參考外地經驗,清晰釐定「有機食物」的準則和定義。政府可考慮幫助本地認證機構與外國認證機構建立相互認可,協助消費者識別可靠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