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食事●價錢差2.6倍 蘿蔔糕大比拼 傳統柴火香 vs 罕見芝士餡

瘋狂食事●價錢差2.6倍 蘿蔔糕大比拼 
傳統柴火香 vs 罕見芝士餡

11月至4月為白蘿蔔的當造期,所以新春食蘿蔔糕,絕對稱得上不時不食。蘿蔔糕價格由幾十元至數百元一底都有,記者挑選了兩款蘿蔔糕試食,兩者價錢相差2.6倍,口感和質素會有甚麼分別?

以柴火蒸年糕是清水灣布袋澳居民百年的傳統,「布袋澳六嬸」是由數位居民組成的品牌,以年糕起家,十多年前開始賣蘿蔔糕。他們出品的年糕和蘿蔔糕,仍舊是在布袋澳用柴火蒸出來。蒸糕時需要由村民睇火,柴的多少會影響成品,在蒸糕時幾乎寸步不能離開。雖然比較麻煩,但勝在蘿蔔糕受熱平均,成品亦保留了柴火香味。

布袋澳心機作 平民價之選

布袋澳六嬸蘿蔔糕用料,如臘腸和蝦米均購自上環海味舖,另加入葱花。蘿蔔漿的粘米是以人手用石磨磨製而成,沒有使用防腐劑,放入雪櫃八至十天內要食用。過年期間,要製作約1,000底。要一嚐布袋澳六嬸的傳統糕品,往年需要親身前往布袋澳,今年在市區12個銷售點,如荃灣、將軍澳和屯門等,亦買得到他們的出品,當中還包括紅豆糕、芋頭糕、馬蹄糕等過年糕點。

布袋澳六嬸的年糕在網上評價不俗,蘿蔔糕亦受歡迎,簡單以膠盒盛糕,包裝務實,勝在夠環保。表面平均佈滿粒粒蝦米和臘腸,蘿蔔糕帶有蝦米香。配料方面,記者非常欣賞蘿蔔糕加了葱花,雖然葱花令賣相帶點暗綠色,但卻令它更香口。

記者吃蘿蔔糕時最怕臘味太硬,但此款臘腸和蝦米口感和鹹度剛剛好,份量比例適中。蘿蔔糕的鹹味主要來自蘿蔔漿,吃完一件後已感到非常口渴。值得一提的是,蘿蔔糕有一陣淡淡的甘香,這大概就是柴火的獨有氣味吧。

另外找來三位同事擔任試食員,他們認為布袋澳六嬸蘿蔔糕沒有太大驚喜,其中兩位試食後覺得柴火味道未如想像中濃厚。蘿蔔糕質感結實,煎後夾起不容易鬆散,吃一件剛剛好。但三位試食員同樣覺得蘿蔔味不夠香,不過$145定價合理,質素亦不過不失,值得回購。

結論:布袋澳六嬸蘿蔔糕的蘿蔔絲較多,但份量不足以令蘿蔔糕散發蘿蔔香味,但勝在價格平民,普通家庭可以買一底應節。

$145一底/約1,000g

布袋澳六嬸蘿蔔糕

清水灣布袋澳村6號地下

海鮮島漁港 - 布袋澳六嬸年糕

布袋澳六嬸蘿蔔糕賣相一般,但勝在用料和製作夠傳統,質感結實,煎後夾上手不容易鬆散。

布袋澳的居民輪流添柴,每底蘿蔔糕都是心機所在。

臘腸購自上環海味舖,人手逐條切,每粒大小適中。

火候是關鍵,蒸糕時要人手睇火,不容有失。

布袋澳六嬸團隊由幾位居民組成,過年期間製作一千底蘿蔔糕。

香格里拉酒店的米芝蓮一星中菜廳「夏宮」,每年都會推出多款賀年食品,今年的八喜元貝蘿蔔糕由入行30多年的主廚梁汝景師傅親自設計。配料中西合璧,包括日本宗谷元貝,雲南羊肚菌,88個月風乾西班牙黑毛豬火腿和瑞士艾文頓芝士。

芝士蘿蔔糕在市面上相當罕見,還未拆包裝,就已經清楚看見蘿蔔糕上的芝士粒;加上法國菜常用的羊肚菌,令蘿蔔糕帶上獨特的甘香味。由於沒有防腐劑,用了真空包裝,放雪櫃可保存七天。這款蘿蔔糕在香格里拉酒店的官網一早售罄,現在門市每日限量發售。

配料喧賓奪主 新穎值得一試

八喜元貝蘿蔔糕包裝華麗,新年用來送禮相信絕不失禮。賣相方面,蘿蔔糕表面平均分佈了多款配料,顏色不一,相當吸引,但芝士遇熱溶化,令蘿蔔糕表面塌下,同時非常黐底,比較難煎。記者試食蘿蔔糕後,意外發現蘿蔔糕配芝士,味道尚算合襯。八喜元貝蘿蔔糕以瑞士艾文頓芝士入饌,芝士香味十足,但味道未有蓋過其他食材;88個月風乾西班牙火腿切成立方體,形狀如同臘肉,口感有嚼勁,而雲南羊肚菌比起傳統冬菇甘香味較顯著。 但記者認為最大不足之處,是質感比較鬆散,蘿蔔絲切得幼細,份量不多,令糕底沒有口感,蘿蔔味欠奉。整體而言,稍為被配料喧賓奪主。

三位同事試食後各有意見,有人認為加入芝士多餘,配搭古怪,甚至無法接受,亦有喜愛芝士者非常欣賞,驚嘆芝士蘿蔔糕配搭可取。風乾黑毛豬火腿口感似傳統臘肉,試食員認為鹹度適中,有人則比較喜歡傳統,蘿蔔糕配上臘肉,臘腸,冬菇等中式食材。其中二人認為蘿蔔糕口感太軟,難以找到蘿蔔絲,「蘿蔔才是蘿蔔糕的主角。」三人同時因為$528一底蘿蔔糕定價過高,覺得難以入手。

結論:八喜元貝蘿蔔糕夾雜多種西洋食材,味道濃郁,非常新穎特別,但相信未必每位長輩都能接受如此中西合璧的味道。定價$528一底,如有能力者,不妨一試。

$528一底/900g

八喜元貝蘿蔔糕

香港中區法院道太古廣場

香格里拉大酒店5樓中菜廳夏宮

八喜元貝蘿蔔糕配料中西合璧,加入芝士在市面上相當罕見,芝士遇熱溶化,煎煮時非常黐底,賣相一般。

八喜元貝蘿蔔糕包裝華麗,非常適合新年送禮之用。

芝士蘿蔔糕在市面上相當罕見,還未拆包裝,就已經清楚看見蘿蔔糕上的芝士粒。

羊肚菌是法國菜常用的食材,令蘿蔔糕帶有獨特的甘香。

八喜元貝蘿蔔糕由入行三十多年的主廚梁汝景師傅親自設計。

記者:黃曉楓

攝影:伍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