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埔新娘潭路一直是交通黑點,過去20年間多次發生嚴重車禍釀23人喪命,去年底更有私家車司機及單車友21小時內先後撼燈柱身亡。該處一個被稱「死亡S彎」的路段,短短850米便有43支燈柱,資深車友認為新娘潭路大彎多、燈柱密,容易造成致命意外,有運輸學者建議增設偵測車速攝影機及加裝減速壆,希望有助減少意外。
新娘潭路南接大美督汀角路屬舊式設計,路面狹窄,全長約15公里的路段一律限速50公里,惟一直是飛車黑點。收藏逾80架電單車的電單車發燒友尤民耀自言最愛「玩彎」,但「唔係好enjoy呢條路」,指新娘潭路彎位多且是大彎,危險程度居首,認為「唔係個彎道路危險,係人為」,因為大彎容易車速高,甚至比另一飛車勝地大帽山更快,「一有問題撞擊力大,咁個人咪傷」。
有43年駕車經驗的電單車手孫先健則認為大直路易出事,「有啲路真係幾直,畀你飆到車,會大意咗」。孫指新娘潭路有一定波幅亦易生意外,「上斜時睇唔到頭頂,你判斷錯,去到盡先抽出,嚟唔切抽入」。
據統計,以往新娘潭路的交通意外多集中在新娘潭瀑布至大美督抽水站路段,新娘潭路僅得兩個偵測車速攝影機,分別在鹿頸雞谷樹下村對出及新娘潭瀑布附近,只偵測一條行車線,未能起監察作用。
新娘潭路意外頻生,路面留下不少緊急煞車胎痕,路邊防撞欄亦多處變形毀爛,沿路有爐灶、香具、神主牌等拜祭物品。過去20年新娘潭路接連發生意外,至少釀成23人死亡。去年12月14日,該處21小時內發生兩宗奪命意外,兩名死者均是撼燈柱而亡。據地政署資料,新娘潭路彎位燈柱位距離頗密,其中一個近涌背段的連續S彎,短短850米內便有43支燈柱,部份燈柱相距只有20多米。
路政署指新娘潭路共有232支街燈,不同路段的街燈距離不同,該路段的街燈相距約40米是常見設計,至於彎位燈柱的距離較「常見設計」的距離更密。過去五年,上址共有八支街燈因交通意外需維修或更換。針對街燈多易生意外,有駕駛者建議由現行一柱一燈設計,改為一柱兩燈,減少燈柱數目。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認為,新娘潭交通意外頻生主要涉及駕駛態度,現時在現場加裝偵測車速攝影機可能令司機急煞增加危險,但可在路面加裝減速壆,或將行車線劃斜線收窄,「總之令司機揸得唔舒服」,避免越開越快。
就新娘潭路交通問題,運輸署指與警務處不時檢討,並因應車道地理和環境因素,考慮安裝偵察車速攝影機的適當地點和優先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