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鼠迎牛●大仙善信同限聚 頭炷香消失 夏蕙BB提早祈福 「祝人人有工開」

送鼠迎牛●大仙善信同限聚 頭炷香消失 
夏蕙BB提早祈福 「祝人人有工開」

今年創園100周年的嗇色園赤松黃大仙祠,武肺下決定年三十晚的頭炷香儀式不對外開放,改為網上直播。大家每年最期待的爭上頭炷香畫面將不復見,祠方更建議善信於午夜12時,在家中面向獅子山方向祈福。

一場疫症,善信跟黃大仙都要嚴守限聚令,這間全年無休的嗇色園赤松黃大仙祠,每年入場人數高達近500萬人次,一間廟宇為何吸引到近七成香港人?唔使等到初一,夏蕙姨帶大家探大仙。

大家熟悉的黃大仙,即道教仙人黃初平。1921年,奉祀黃大仙的梁氏父子於九龍城竹園村創立了私家道場「赤松仙館」,以「普宜壇」作壇號,後來更成立管理道場的機構「嗇色園」,為最初代的黃大仙祠。

相傳黃大仙有求必應,對誠心善信從不托手踭。聞說1941年香港淪陷時,竹園居民逃到黃大仙祠避難,當時的嗇色園道長代表竹園居民與日軍周旋,更傳出黃大仙師多次顯靈庇佑難民,自此更多人信奉黃大仙,不過當時仍屬私人道觀。而黃大仙祠也非一帆風順,1956年,港英政府就曾打算收地興建廉租屋,但最終政府放棄收地,後來更獲批正式對外開放,至1969年更將竹園附近一帶定名為黃大仙區,成為區內甚至香港其中一個重要地標。

電子「上表」祈福 紅燈白煙齊放

不少人以為黃大仙祠中只供奉黃大仙,其實祠裏更供奉觀音、關帝、呂祖及孔子等。神明如此多元化,全因黃大仙祠奉行儒、釋、道三教。整間祠面積約18,000多平方米,建築按左龍右鳳,亦有五行屬性,稱為五形,即飛鸞台「金」形,經堂「木」形,玉液池「水」形,盂香亭「火」形,照壁「土」形。除了大殿,更有三聖堂、從心苑及九龍壁等,2010年更成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昔日的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後來為講求環保,祠內只可帶九支清香,並可於大殿、三聖堂及盂香亭上香。殿裏更有抽煙機及灑水霧降溫。

要數祠內最特別的,非太歲元辰殿莫屬,堪稱是黃大仙祠最現代化的地方。殿內有斗姥元君及六十個太歲,可讓善信進行「電子感應上表祈福」。先填好祈福表,交給道長於斗姥元君前宣表祈福,而斗姥元君更有自動發光裝置,能轉換不同顏色。然後善信到自己的本命太歲前稟神入表,上方會亮起紅燈及發出白煙,表示祈福已完成。除此之外,殿內更有以LED燈營造香港春秋兩季星座位置的星象天幕及以道祖及五個道長,站在洋紫荊花上進行自轉的道祖五行運轉護香江,感覺非常新奇。難怪這裏是黃大仙祠唯一要收費入場的地方,但每年仍吸引不少人到來拜太歲,求來年順利。

唯一道教婚禮場地 向月老求姻緣

除了入廟拜神,這裏更可以入廟嫁人。自1997年起,黃大仙祠就成為香港唯一合法的道教婚禮場所,更可以簽發結婚證書。至於單身人士,祠內也有月老及佳偶天成神像讓廣大的單身男女求姻緣。為了得到好姻緣,拜月老絕不是上香默念這麼簡單,而有獨特的參拜方式。善信必須手執紅繩,以雙手掩蓋雙眼,直走至對方性別的神像前,然後把紅繩輕輕碰一下男或女神像的腳部,再把紅繩繫於神像及月老像之間,最後向月老祈求得到一段好姻緣。如果真的成功得到好姻緣,就可帶鮮花、水果或糕點還神。

年尾也有不少人前來還神。善信會到香燭店購買紙紮黃大仙袍,感謝大仙過去一年的照顧。其中不少人是黃大仙的契仔及契女,何謂黃大仙的契仔或契女?舊時嬰孩的夭折率高,或體弱多病,家長們就把嬰孩契給神明,希望神明保佑嬰孩健康平安,因此出現了「契神」。要當黃大仙的契仔契女也不是嬰孩專利,上契者不分男女老幼。每年祠內也會進行契黃大仙儀式。儀式當日所有上契者需於大殿平台上向黃大仙師進行三跪九叩禮,然後道長會登壇講解黃大仙師的「十訓」,接過「契信物」及「契書」就成功上契。人稱大眾契媽的黃夏蕙(夏蕙BB),原來也是黃大仙的契女。肖雞、88歲的她表示,小時候家人為她上契後,生活一切順利。

每年年三十晚,黃大仙祠都有為人熟悉的傳統習俗——上頭炷香。當年黃大仙祠屬私人道場,不對外開放,但不少人仍會於門外跪拜,因此每年只允許正月開放,成為頭炷香的傳統。後來祠內正式開放,頭炷香就成為香港人年三十晚的指定活動。

黃大仙契女 用生命上頭炷香

很多人以為頭炷香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支香,其實傳統並非如此。頭炷香是指農曆新年的第一爐香,因此年三十晚子時開始(11時)上香的也算是頭炷香。另一個關於頭炷香的回憶,當然是夏蕙BB每年的悉心打扮,「曾經上頭炷香時頭髮被燒到,所以帶假髮,後來假髮也被別人扯下。」上香時的激烈情況曾讓夏蕙BB被推跌,真正用生命去上頭炷香。她每年風雨不改,堅持現身,原來背後有因,「以前我們每年都有四個人來上香,有一年司徒關佩英來不了,那年她自殺離開了;第二個是鄧碧雲,有年她進了醫院來不了,然後又過身了;然後是鳳凰女,她人在美國,後來又過身了,所以只剩下我一人,我很害怕。」因此她再無缺席頭炷香,疫下取消了頭炷香儀式,她亦提早到來祈願。問到新年願望,夏蕙BB表示從不為自己祈求甚麼,「每年都希望香港人每天幸福快樂,有飯吃及有工開。」她續說:「因為香港對我很好,我在這裏成長,作為一個香港人,感到好幸福。」雖然每年為香港人祈福,但仍有不少人會嘲笑她的外表及行為,「我會充耳不聞,因為一個人最重要是問心無愧,無論你做甚麼都會有人指點。曹操也有知心友,關公也有對頭人。我只是做好自己,我覺得打扮能讓別人開心,我自己也很好開心。」

拜神祈福,很多人都為求心安,也有人認為是迷信。無論相信與否,就如黃夏蕙所說,「多困難、麻煩的事都會過去。這一年大家都處於低潮,我們失去很多,但還是度過了。」

夏蕙BB多年來風雨不改上頭炷香為港人祈福,牛年被迫中斷。

太歲元辰殿須付100元入場費。

頗有情調的星象天幕,以LED燈顯示香港春秋兩季星座位置。

殿內的電子感應「上表」祈福系統,完成祈福時太歲會發出紅光及放出煙霞。

祠內只可帶九支清香,並於大殿、三聖堂名孟香亭上香。

拜月老時須手執紅線,再向月老祈求姻緣。

嗇色園赤松黃大仙祠今年踏入第100周年。

1969年黃大仙「天地鍾靈牌坊」舊貌。

黃大仙祠農曆新年開放時間

‧2月11日(年三十)上午7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

‧2月12至25日(年初一至十四)上午7時30分至下午6時;

‧2月26日(正月十五)上午7時30分至下午9時;

‧太歲元辰殿將於年三十至初一關閉

註:入祠必須掃描「安心出行」或向職員登記個人資料

記者:陳靜雅

攝影:洪輝進、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