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大家都認為求籤所得的籤文是神明的啟示,有煩惱時會求籤尋求指引。新一年,當然要去求籤,問一問來年運程。傳統的求籤程序是怎樣的?這次到以解籤聞名的黃大仙祠,實試求籤及解籤。
傳統中求籤要有三寶,第一寶是貢品,一般可選擇水果或鮮花,也有不少人會選擇燒豬、雞及酒等以表誠心。買多少就豐儉由人,最重要還是誠心。二寶、三寶就是清香及聖筊,因為求籤前要先向大仙上香。祠內的籤筒為免費使用,如果想求多於一支或記性不好,祠廟會提供紙筆記下籤的號碼。求籤時心裏默念名字及出生年月日,然後簡述所求何事,求出一支籤後要擲聖筊看大仙認不認可這支籤才算完成。
想要解籤,可到祠旁的東華三院簽品哲理中心,這裏絕對是香港最大型的解籤地方,內裏如街市分檔般整齊排列,上下兩層有香燭店及160檔解籤檔,更備有Wi-Fi上網,猶如一個商業式解籤中心。說起舊時黃大仙的簽棚都是鐵皮及木板建成,但經過兩次火警後,1967年時任華民政務司建議東華三院興建這個簽品哲理中心,更有效及安全管理所有籤檔及店舖,慢慢發展成今日如此具規模的解籤中心。
這裏的籤檔大部份是世襲制,其中甄姑娘就在這裏擺檔超過30年,當初也是繼承爸爸甄伯的檔口做解籤,現時她的丈夫張先生也同樣是這裏的解籤師傅。甄姑娘憑記者的出生年月日及求到的19號籤文表示,記者工作運不錯,更提議記者轉行做金融。而且她更表示記者只解一張籤是倒頭籤,「以前除非是惹了官非或者真的很麻煩,有事想不通才會求一張,至少都要求兩張。」甄姑娘表示,幾十年前解籤費約5毫至3元,現在已漲價至30至50元不等,升價59倍。
除了解籤費漲價,以前解籤更要識講方言,如潮州話及客家話等。發展到現在,方言都變成多國語言了。這裏不少解籤師傅都表示懂日語、國語及英語等。其中水牌上顯示的眾多解籤檔中,有些更標示了星星,即代表能說英文,應付遊客的需要。
打扮新潮的KK就是其中一位能說英語的解籤師傅。他在黃大仙擺檔已經7年,除了自學及跟從師傅學習玄學術數,更於不同學校進修風水命理課程,有別於大多數世襲式的解籤師傅。「其實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行業,世襲師徒制都已經比較少了。」解籤檔位於內巷的KK師傅多做熟客生意,他表示面向黃大仙祠的那排解籤檔是黃金地段,因為善信一求完籤過來就看到。通常那邊會做一些流水客及遊客。而他們解籤每年也有爆數期,他表示曾於農曆新年期間一天內解100支籤,當然淡季時也會一整天沒有生意,因此他也會做其他風水命理的工作。
KK師傅的解籤方式除了根據籤文內容,更會用「觸機」,即讓善信指一樣東西或一件事,他再加上去解釋想要查詢的問題。 他表示黃大仙的籤文通常都是三國演義故事,現在的籤文也不再像以前會標示上、中及下籤,所以他會按善信的問題及情況,判斷那支籤的吉凶。其中他看過86及100籤是最多人求到,因為能應用到很多問題上。最差的就是93籤,大多是倒楣,甚至是撞邪或時運低時求到。
現時,大家會靠這百支靈籤解決煩惱,但早期西醫未普及,有些病人就會到黃大仙求藥籤治病,當時黃大仙藥籤很多元化,有男科、婦科、兒科、外科及眼科,每科100籤,全套共500籤。求籤後就按籤文去配藥,但也不是500籤也是藥方,有些籤文是勸善籤詩,更有些是訓誡,簡直是最初代心理輔導。很多人說「天機不可洩露」,但KK師傅表示他自己沒有底線,最嚴重就是死而已。因為他認為解籤為人解決問題,也算是救人扶危。
記者:陳靜雅
攝影:洪輝進、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