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 :從《非誠勿擾》到國安教育出台(盧峯)

蘋論 :從《非誠勿擾》到國安教育出台(盧峯)

十多年前有一齣相當受歡迎的電影叫《非誠勿擾》,說的是內地海歸大叔葛優(秦奮)徵婚的故事。情節難免有點誇張,但算是反映了內地城市初富起來的一點國情。其中一節說到葛優跟來自台灣的企業主千金徐若瑄談婚論嫁,聊到彼此的出身。徐若瑄說自己的祖父是在大陸「淪陷」後到台灣再回大陸,葛優一聽即時糾正說我們叫「解放」;徐若瑄登時一頭霧水,反問甚麼叫「解放」。葛優堅持「解放」的說法,但還是以雙方可「求同存異」來打圓場,不再爭論,也沒有為了「淪陷」、「解放」的說法而反目或拂袖而去。

違官方論調隨時踩紅線

這齣當年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除對話抵死啜核外,還帶着內地電影罕有的幽默感,不經意點了兩岸政治、歷史觀的敏感處,又沒有硬要來個矛盾統一,難怪不管內地、香港、台灣的觀眾都看得過癮。遺憾的是,類似的電影對白不但在內地再聽不到,未來在香港中小學校園內大概不可能再有甚麼你們說「淪陷」,我們說「解放」的討論,甚至連《非誠勿擾》也不能在校園內播放或公開討論,因為校長、老師都怕觸碰到教育局定下的「國安教育指引」紅線,不然輕則被吊銷教席,重則可能被指干犯國安法罪行,教師變囚徒。

這樣說絕非危言聳聽。應該看到,特區政府教育局已推出中小學國安教育指引,相關教材及內容雖未公佈,但以楊潤雄之流的官僚思維,他們為免孭鑊及貫徹少做少錯的原則,自然樂於、勇於把內地的一套全盤照抄,緊跟內地的結論、說法。以二戰後的國共內戰為例,教材必然把中共的勝利形容為解放,像徐若瑄說的「淪陷」提也不能提,不然負責的老師隨時變成為台獨助拳,惹上官非。

又例如北京愛以「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土地……」形容一些與外國有爭議的領土、領海問題,並以此作為中國擁有這些地方的依據。在國安教育的大旗及精神下,這個說法形同神聖不可侵犯,不能也不該有異聲,否則就成了分裂國家、破壞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罪行。

篤灰成風 師生互相提防

可是,在新聞報道、互聯網資料、國際學術著作中都充滿了跟中國官方不同的說法。以南中國海為例,中國政府堅持的九段線範圍受到東盟多個國家反對,美國及不少西方國家也不接受,國際仲裁法庭更曾作出否定有關宣稱的裁決。教師若不在課堂內提及這些「異見」,顯然會令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不足及太狹窄,可一旦涉及有關內容並跟學生認真討論,教師不免製作教材作輔助;到時候教材就可能成為教師「失德」的罪證,由此惹得一身蟻。

好了,教師們為了避免惹禍上身或許會考慮選擇「退避三舍」,只緊跟官方教材照本宣科講完夠鐘下課就算,可惜這其實說易行難。年輕學生求知慾極強,特別是高中生在網上瀏覽資料已成習慣,他們把接觸到的不同看法、材料帶回校園向教師請教或跟同學分享實在正常不過,任何負責任、有熱誠的教育工作者大概不可能不回應學生的提問,不可能掉頭就走故作聽不到。這樣下來,一旦有個別教師、學生來個「篤灰」,向教育局以至國安處舉報有人在校內散播違反國安教材的言論,相關的教與學討論立時變成罪證,涉及的教師、學生將難逃罪嫌,有可能被楊潤雄之流來個嚴肅追究。

何況在特區政府鼓勵下,篤灰、告發已形成一種風氣,有不懷好意的人濫用來算新仇舊恨是大有可能的事。換言之,在國安教育指引生效後,中小學校園已成為一個陷阱處處、危機四伏的地方,教師則成為極高危的職業,動輒得咎受查被DQ被拘捕。結果是教育界人人自危個個噤聲,中小學校園氣氛變得異常繃緊,師生關係從互信互愛變成互相提防,這對教與學都極為不利,教育質素所受的打擊更是難以估計。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