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鵝●雞口,還是牛後

小企鵝●雞口,還是牛後

送鼠迎牛,本來想從俗湊興,以「牛」大做文章,因為關於牛的寓言着實也不少,牛年將至,腦海裏總想寫個甚麼牛年好運的故事,但每天醒來看到香港新聞不是封區封樓;就是強制檢測又或者發出了多少張五千罰單新聞,那有心情說些不着邊際的好意頭虛話?《蘋果》編輯又來電追稿,心煩意亂之際,繼續望見各路人馬輪流出現鏡頭前,批評「英方為持有BNO港人提供所謂入籍政策,旨在把大批港人變成英國『二等公民』」云云!

在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如非必要誰又想連根拔起遠走他方?只是看見每日的雞犬不寧,也總得為往後打算嘛。或者我跟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做「二等公民」與否,再說吧!

寧願小而銳 也不要吃屎

戰國時代強秦想要統一天下,常常出兵攻打小國,吞併國土。當中有個小國叫韓國,韓王害怕秦國攻來,又明知自己國力不濟,軍力懸殊,根本沒有議價空間,決定把一塊土地送予秦國,向秦國稱臣,免被對方侵略。這事被楚王知悉後,就派了謀士蘇秦去勸韓王,認為此舉萬萬不能!蘇秦奉詔到達韓國,向韓王勸諫:「大王,韓國雖小,但資源豐富、武器精良,亦不乏勇士人才,又何須委曲求全,當秦國的附屬國呢?」

韓王苦不堪言,哭喪着臉說:「秦國兵力強大,可說是人強馬壯,我們送出一塊土地以滿足對方,希望可以放韓國一馬,何樂不為?」蘇秦搖着頭說:「貴國現在送地給秦,可有考慮日後對方再來苛索,你可準備多少土地再送人家?總有一天,你再不能割地進貢,滿足對方要求,秦國一樣會派兵大舉進攻。」蘇秦續說:「俗語有云,寧做雞口,不作牛後。」以此勸諫韓王。結局如何,你當然知道了,不再贅述。

故事說完,究竟香港人寧願做小而銳的雞嘴,自由自在地發出響亮叫聲,或是委曲求存,在大牛身後吃糞便,仍甘之如飴?新一年,鼓足勇氣走出comfort zone,追求自由空氣;還是任人魚肉、支配,你心裏又怎會沒底!

謹祝大家牛兆豐年。

鄺穎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