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襲封區展現納粹式暴權意志(鍾劍華)

突襲封區展現納粹式暴權意志(鍾劍華)

早在去年1月下旬,武漢疫情爆發的消息被大致確認,醫護界已提出香港應該封關,但特區政府置若罔聞。到1月底,武漢封城確認大陸官僚機關的掩飾意圖破產。到近期疫情重新散播,大陸不少省市再出現隔絕式地封小區,連澳門都曾封關,林鄭政府仍然在去年的死胡同中兜轉。如此下去,就算第四波疫情過去,第五波還是會出現。

特區政府一年下來錯失了幾多有效斷絕疫情傳播的時機?那些限聚令,針對食肆的限制,對個別行業的停運,都不能產生斷絕傳播鏈的作用。過去一個多星期,政府所謂「突襲」、「封小區」,被強制檢測的人數已經超過18,000人,也只找到15宗確診個案。這樣的結果,根本解釋不了這種帶有強暴性質的權力行為。一般市民都看得出,政府的封區決定有多胡混及隨意。

政府最新的說法是要再降低強制檢測門檻,住宅大廈及商住兩用大廈,只要新增一宗確診,不論是否源頭不明,居民都要被納入接受強制檢測。換言之,就算目標不清,效益不大,大部份被封的樓宇都找不到個案,這樣的做法還會繼續下去。而同時不封關,近日就出現從大陸入境的免檢個案證實是陽性個案。即是說,這一類海外傳入的風險始終沒有被截斷,而被封區強檢過的那些大廈及街道,就仍會與香港整體社會一樣,繼續面對病毒出出入入的風險。

所有具正常思維能力的都能明白,這樣的封區而不封關究竟有甚麼意義?林鄭月娥用上了「突襲」這個字眼,顯然是說漏了特區政府背後的意圖。所以「突襲封小區」,不外乎是要展現暴權的意志,目標根本不在於解決疫情傳播的問題。當每晚總有一大批代表政權的警察、消防、海關、入境處的人員如臨大敵突然圍封某些當天不知道為何會被選中了的社區及大廈,周遭的居民又無可選擇地要接受權力機關的要求,權勢以抗疫為名的暴力,就是要在不封關斷絕病毒來源的前提下,去壓伏正常的邏輯及思維。這種「突襲」,就是要令香港人變得麻木,讓來自政權的權力意志逐步侵蝕個人權利及獨立思辨的界線。

這令人想起了納粹德國在入侵波蘭之後,也是以管理及衞生之名把他們立意要迫害的猶太人遷徙,圍封在各個猶太管理區。及後又要猶太人在任何地方活動都要佩戴大衞星臂章以資識別。今天香港所謂「突襲封區」,要產生的效果就如當年納粹一手在猶太管理區搞出的「水晶之夜」事件。

以抗疫為延展權力藉口

政府還千方百計迫令更多人安裝「安心出行」軟件,連公務員進入辦公大樓也不放過。甚至有傳聞說,以後出入公共設施的所有市民都要安裝。還有所謂健康碼,新春過後學校如局部復課要求所有老師定期檢測,而不是針對如何防止病毒在學童之間相互散播。特區政府的意圖還不清楚嗎?

「突襲封區」只是香港式的水晶之夜;各種強制檢測、健康碼、安心出行及類似的措施,都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大衞星臂章,根本不是要針對病毒傳播的源頭,只是繼續以抗疫作為延展權力意志的藉口而已。今天這個政府根本抗疫無心,只是意圖以抗疫之名來延展那一種納粹式的權力意志!香港各界都必須搞清楚甚麼才是斷絕疫症源頭的正確做法,也必須對這種暴權意志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及戒心!

鍾劍華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