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
這是在極權國家才會發生的常態。明明天天或隔天通聯的人,明明在一起的人,咫尺天涯?封區劣策的藍白色綿延封鎖帶就是一個象徵。
人人身邊都有危機。
子晉和阿丘相識合作多年好拍檔,互相扶持,向目標進發,眼看就差錢了,他沒其他憂慮,只不知發生什麼事,阿丘「已讀不回」,和有意無意不答覆,不聯絡,不報喜,不報憂。
子晉很焦急。
「籌款」拍個小型地道港產片的過程,還是共同奮鬥,而且也有眉目了。當然一家不夠,繼續努力。不管最後子晉和阿丘誰當導演,二人都聯名編劇、監製,這是一早說好,也有默契的。兄弟班,輪住上執導演筒。
為追求創作和製作自由,根本不考慮大陸市場——說真的,他們又何來大陸市場?再爛的片票房以「億」計?雖風光不再爛船仍有三斤釘。
他再與阿丘電聯網聯留言……都沒回覆。
索性踩上他家。
——沈默好一陣的阿丘,終於肯開腔了。「製片拎這project另找投資方,最後他們選了我。」
選了你?
我呢?
「我們沒有跟你談——因為資金來自大陸,而且劇本也因應時勢環境改動不少,才可在大陸上映。」
「放棄香港市場?」
「不,是放棄了資金,基本上香港和大陸市場都沒有了。」阿丘起初還有點為難,不知如何面對老友,後來漸漸順溜和自信:「最重要是有冇得拍,拍得成才論到市場。」
很簡單,有大陸資金,雖小型,但已成為一部國產片,題材和卡士也是另一回事了。
「子晉,你有理念,有原則,很難說服你——但,我真的好想做導演!」阿丘索性敞開了。
——出賣?背叛?還不止……
(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