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歷史研究機構發表文章,大讚上山下鄉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壯舉」,這是習近平大開文革倒車的又一試水溫之作。上山下鄉偉大,文革也偉大,前三十年不能否定,後三十年也不能否定,共產黨永遠正確,永遠偉大。
筆者也是上山下鄉的過來人,有點資格說幾句。
上山下鄉最大的作用,正如這篇文章承認的,就是解決當年的就業問題。全中國一兩千萬紅衛兵,從文革戰場上潰退下來,滿城遊兵散勇,大中學校無法收留,城市工作也無法安排,唯一的出路,就是趕到農村去。
大批血氣方剛的紅衛兵,文革野慣了,桀驁不遜,又經歷文攻武衛的磨鍊,在城裏遊手好閒,很容易搞出對抗政府的事件,火頭四起不好收拾。
這麼多正值發育年齡的年輕人,食量驚人,都留在城市,政府要動用國庫糧倉來養活他們,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終不是長久之計。紅衛兵們都到談婚論嫁時候,都在城裏結婚,計劃生育會有巨大壓力。
只有老毛這種奇才,才能想出這個「一舉多得」的辦法。趁紅衛兵們還聽教聽話,一句「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就把這些革命接班人騙到窮鄉僻壤去變相勞改了。
從文革初的「革命先鋒」,淪落為上山下鄉接受「再教育」的「臭老九」,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就是發生了文革。經過文革,我們沒有因為跟隨毛澤東幹革命而變得更好,倒是變得更不堪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紅衛兵被老毛用盡了,革命先鋒變成革命對象,毛澤東毋須解釋,我們當年也無權質問。
毛澤東最叻就是「運動群眾」,製造話題,明明把我們趕到農村去勞改,卻說成「接受再教育」。知青在農村受罪受辱,脫幾層皮,心靈殘缺,人生觀大變,對未來幻滅。
毛澤東偉大,但最早質疑老毛的,也是知青這一代人。吃盡人間苦,方知世道不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也是這一代人最先支持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