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不是避孕套

運動員不是避孕套

Condom,眾所周知,即避孕套。本身是個名詞,但近年亦流行以擬物法使用:某某不是condom、某某只是condom、你不要當我condom,諸如此類;取避孕套只用一次,用完即棄之性質。喻意要爽就搵出嚟,用完就掉去此等沒有品行為。

除了於奧運會時報道大會在選手村提供多少避孕套給運動員使用之外,想也沒想過會在體育版專欄談到condom,偏偏體育界在執事者眼中就是不折不扣的condom;沒人這樣說過,現實卻如此告訴我們。

考古一下,看看多年前政府部門於本港運動員在國際運動會取得獎牌後賀文之節錄(看一篇就夠了,反正那種複製貼上式的「賀電」多年來都差不多):XXX向XXX表示祝賀、對運動員為港爭光感到十分鼓舞、鼓勵香港運動員全力以赴力爭佳績;運動員展現了堅毅拼搏、公平競賽、不屈不撓的運動員精神、希望運動員繼續為取得美滿成績努力。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受影響,論影響之大,支援之少,體育界想必位居三甲。政府之對運動產業的鼓舞和鼓勵,看來實際行動遠不及賀詞上的文字鏗鏘。不合邏輯亦沒科學根據的防疫措施,每當確診數字回升,第一時間閂拳館健身室、封籃球場足球場,唯一中門大開的,只有關口。從事運動行業者多為自僱,難以領取資助;想自力更生嗎?連訓練和開工的地方都沒有。港超等了許久才能復操,港籃快要外出參賽了,還未開始過在球場上訓練;有成績、有獎牌就「希望運動員繼續為取得美滿成績努力」,沒事卻少見伸出援手。球場可作花市但不准踢波,餐廳時而閂6點時而閂10點,敢問一句,理據是甚麼?

不過那些賀辭之中,還有些說話屬實。運動員在如此逆境下始終展現了堅毅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有次叫外賣,送貨的是名被迫暫時轉行的體育教練。他說生活逼人,為照顧家庭,也沒辦法。我說佩服他勇於改變,他說:「係,我做正當行業,所以每日我條腰都挺得好直。」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

周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