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市場 - 楊靜

言論市場 - 楊靜

朋友發邀請碼給我去Clubhouse一遊,進去已經看到不少熟悉面孔開了房間。也有完全不認識的人聚集在一起討論或大或小的話題。這軟件最近在華語區流行,本質上是語音聊天室,看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就可以進去,可以聽,亦可以舉手要求發言。或是乾脆自己開一個房間,等着朋友或是陌生人進來。房間關閉之後,大家也都煙消雲散,有點一期一會的意思。

進去沒多久,就想起九零年代聊天室剛剛流行的時候,本質上很相似。只是那是只能鍵盤打字,也沒有那麼多實名的人。想起來真有點想念那個年代,大概也是那時我還是童年末期,全世界煩惱加起來無外乎是寫作業和不能出去玩。用了網名更可以隨心所欲,沒有那麼多政治,也沒有那麼多人心的麻煩。

這次Clubhouse的風潮據說是矽谷創業圈帶起的,果然,我開了房間不久就進來很多VC。沒多久,話題就往錢上跑,倒是真也學了不少知識。只是人成年了,身分就越來越統一,網名真名之後連結的人都那麼具體實在。表演還是表演,但少了很多趣味,多了責任。

我的房間高峰時來了七八十人,有十幾個人在一起說話。本來覺得蠻有成就感,但很快朋友發來其他聊天軟件的群組文字聊天截圖,一看又是無聊事,起底這個人那個人,罵這個人那個人,當然也包括我。當然人可能向來需要踩別人來捧自己,Clubhouse也不過是人類聚集的地方,未能免俗罷了。

這樣想想,也有些傷感,理想國最後全都變成菜市場,似乎沒有一個空間能例外。虛構的世界與身分最重還是被現實的重力向下拉,再拉,最後落在地面上——這就是行家口中的下沉吧。言論的市場總是不斷稀釋,信息與利益本也不是多麼不是人間煙火的存在。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網路似乎改變很多,又似乎沒有。

電郵:[email protected]

逢星期日、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