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付笑談中 康蘭餅店

飲食男女●付笑談中 康蘭餅店

天未破曉,星辰猶在,海面浪尖泛起波光粼粼,那才回望,有燈火的地方,

是長洲謐靜的小漁鄉,宛如一名甜睡中的美人。

小輪的笛鳴聲,劃破了長夜的靜肅,有樣東西卻比響聲更早降臨,是氣味,麵糰的香氣。

鼻子引領我來到一家餅店前,「康蘭餅店」桃紅色的秀氣字體,訴說着歲月的陳迹,但善忘的人又該從何說起?

鐵閘倏地打開,面前冒出一名漢子,精神奕奕的樣子,從神色看出他有老實人的敬業樂業。

見他紛紛端出一盤盤的方包、菠蘿包、雞尾包,這股撲鼻的香氣,與清晨的路人撞個滿懷,誘人非常。

這漢子名為郭予泉,13歲學師便栽進麵包堆,天天與焗爐面壁,

直至今天57歲,守着這家長洲街的老餅家,天天日出而作,披星戴月,老而彌堅。

新年前,餅店尤其是沸沸揚揚,從未靜止半晌,全因他傾盡全力自家製作豬油角仔,

愈近新年,他愈拚命,日做1,000隻,為的是將快要失傳的美味,呈現於人前。

代價卻是,鐵鑊撐得手筋受傷,熱油燙到腳趾結焦,但他也只是聳聳肩,絲毫不放在心上。

看他這樣,辛勤大半世,歷盡千帆,甜酸苦辣,最終都歸於平淡。

可幸的是,途上遇上好師傅好員工好顧客,彼此間相濡以沫。人生再苦,都付笑談中。

早上六時,康蘭餅店已經開始營業,服務附近的街坊。

過年前,餅店可日賣一千隻角仔。

小蛋撻($10/4個),最受遊客歡迎。

奶油包($15)是傳統麵包店的款式。

菠蘿包($5),新鮮出爐,色澤金黃,香氣四溢。

另一樣康蘭餅店的馳名手藝,就是做平安包。

年少多好

歲月匆匆,將時鐘撥回1976年。

郭予泉是長洲人,在小島嶼上生於斯長於斯,當時13歲的他,剛好行完小學的畢業禮,自問不是讀書材料,便聽了父親的建議,走了去當麵包學徒:「自己係咩材料,我心中有數,個個讀晒大學,搵邊個掃地?搵邊個整麵包?有班人總要低下啲、抵諗啲。」回溯前塵舊事,他說來豁達,乾笑兩聲。於是,郭予泉到了在長洲的郭錦記餅店學師,大家都姓郭,原是親戚,可惜做餅的日子沒有因為拉了關係而易過半分。那時的小伙子,天天黎明前爬起床,掃地洗盤子,甚麼下欄粗活都要做。他回想,最難忘是長洲獨有的搶包山比賽,歷史悠久且趣事甚多:「現在的包山是15擔包,那時的包山卻是25擔,全部無乜機器,用手做。我負責用火水爐蒸,蹲下來,燒到腳毛都無晒。」他說得繪聲繪色,即將踏入花甲之年的漢子,彷彿變回當天的黃毛小子。

守得雲開

他出身於紅褲子,年少卻絕不氣盛,入行捱苦的十年,不但讓他鍛煉好手藝,甚麼餅都學懂且學得精細,而且深得老闆郭錦全器重,「我最記得,係佢教我做老闆一定要對人好啲,同埋唔好賭錢,真係學識好多人生道理。」廿歲出頭的他,本身已經跑到外面九龍闖,發展滿是一帆風順,很是知足。但是,當時郭錦記在長洲的另一端開了分店,正是現在的康蘭餅店,很需要人手,着他回來幫忙。他思前想後,有恩在先,做人不要忘本,便答應了邀請,那麼一刻點頭,晃眼就迎來三十五個春秋與寒暑。緩緩踱步前行,原來不知不覺也可走出自己的節奏,回來不久後,他由昔日的夥計,榮升至老闆,與弟弟聯手合作,一個做麵包,一個做蛋糕,默默拼搏,平淡是福;也從旁見證,長洲由昔日樸素杳無人煙的小漁村,變成周末遊客川流不息之地。老餅店由賣街坊方包麥包,到現在會製作吸睛的小蛋撻小椰撻,於網絡上聲名大噪,只見下午兩時,出爐時分今天晚了幾分鐘,人龍甚有默契地聚起來……

老闆回想學師時,最難忘是長洲獨有的搶包山比賽時,用火水爐不停蒸包。(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郭予泉13歲就在長洲老字號郭錦記學師做麵包,直至現在仍未言累。

餅店外總是有條等候的人龍,一有新鮮蛋撻或麵包出爐,各人都引頸以待似的。

郭予泉形容,炸角仔要眼明手快:「一落鑊,炸大約十分鐘,憑經驗和眼光,炸到金黃色就最理想。」

失傳絕活

康蘭絕不甘於只做遊客生意,蛋撻賣得再好,卻盛不住郭予泉的大志,適逢新年時節,他那宏大的目光,落在肥嘟嘟炸得金黃香脆的油角身上。

他們做的,是油角中的酥角,從農曆十二月十五日開始,郭予泉便會率領一眾女工,開始製作角仔,賣到大約年廿八收爐,圓圓滿滿地過年。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他本來只是自家製少量,眼見技藝面臨失傳,不只長洲,綜觀整個香港,自家製的買少見少,碩果僅存,感到於心不忍:「以前好多老人家識做,佢哋而家年紀大咗,少咗人做,後生唔想佢哋辛苦嘛,無人做囉,又唔係話我一定要做嘅,識做咪做囉,做少少應吓節都開心嘅。」他這人啊,口硬心卻很柔軟,只懂默默閉門造車。做一盤角仔,先要搓油角皮,把低筋麵粉、糖、蛋、吉士粉、豬油混在一起,用力搓至均勻,這樣口感才最順滑。之後把麵糰壓薄,再用圓模印出一個個圓形麵皮。最叫人驚嘆的是,花生餡料也是自己做,白芝麻自家炒,花生則是先烘焙再去衣最後是壓碎,工夫極繁複,但是惟有這樣才油香四溢,絕非從外面入貨可以媲美。

往後的工序,便是把圓形麵皮放到角仔模具中心,加上一湯匙的餡料,用陰力壓一壓,確保餡料不會爆裂傾瀉,就為之好。郭予泉形容,從前會用手慢慢包,但聘請的師傅或女工年紀已經漸漸老邁,他便想到製作模具方便教學和傳承。果然,之後更多年輕女工輕易上手,而且愛上這項「失傳絕活」!

炸角仔共有兩種餡料,甜的芝麻椰絲花生$96/一斤,鹹的紫菜肉鬆花生$108/一斤。

女工們把圓形麵皮放到角仔模具中心,加上一隻湯匙的餡料,用陰力壓好。

角仔皮用上香港製造的九龍麵粉廠藍水仙低筋麵粉,炸時也加入豬油,讓角仔更鬆化。

眼明手快

最難的步驟來了—將油角放到滾油中炸。郭予泉形容,單是控制火候便學了十年,每年與熊熊烈火對壘,要眼明手快,鬥智也鬥力:「一落鑊,炸大約十分鐘,憑經驗和眼光,炸到金黃色就最理想。」他形容,角仔最忌是爆餡,若果花生露了頭角,會很易燶、唔靚仔。炸的過程,往往是最辛酸又最獨家村的一環:「對住啲滾油,炸得成身臭油味;因為炸時要不斷搖動個笊箕,好考手力,手筋會很痛。而且油很易彈到身體,所以我不會叫夥計做,多數自己炸,咁危險,整親嘅話我會難過。」他更笑言,自己燙傷沒甚麼所謂,作為老闆那是應份的。

這角仔,在長洲只有康蘭唯一一家願意手製,其他的店統統是入大陸貨賣,很多堅硬如石塊,質素未能保證。康蘭一家的角仔,一咬下,就知龍與鳳,質感較厚身,但不會太實、又不會過於軟糯,非常香脆鬆化,再配上濃郁綿密的花生及椰絲香,一咬一嚼之間,齒頰已是無比的甜香,所有過年的童年回憶,在那麼一瞬間一湧而上。

他眨兩下眼睛,悄悄地告訴我,角仔可以如斯香、如此脆,竅門有二。其一,角仔皮用上香港製造的九龍麵粉廠藍水仙低筋麵粉,彈性很高,讓角仔更鬆化。其二,在於偏執要用眾人皆認為十惡不赦的豬油:「我試過新油,炸出來好實身,反而用豬油,鬆化啲。怕唔健康?一年食一次,少吃多滋味。」話說回頭,一隻圓潤手做的角仔,由搓皮至炸好大概需要六至七小時,工序甚多,就算有錢賺,都是辛辛苦苦的血汗錢。明眼人也看得出,做麵包蛋糕甚至焗蛋撻,比做角仔的毛利好多了,何苦沾這趟苦水?「唔,我都唔知,咁係要做嘛,做多樣囉。很多東西,你不做,就吃不回從前的味道嘛。」郭予泉似答非答,若有所思。

角仔的芝麻椰絲花生餡料,也是自家炒,特別滋味濃郁。

待人至誠

回首往事,郭予泉奮力半生,由黑髮捱至白頭,如今快要步入六旬,偏執又何止在於做角仔?原來他將前僱主的教誨銘記於心,待員工至誠至真,又要事事親力親為,炸角仔沾油鑊等粗活,都選擇包攬上身,不做那種高高在上、蹺起雙手的老闆。所以,凡事有因有果,踏進康蘭的師傅和女工,每個工作都是三年以上,吳小姐工作了二十年、高太工作了九年,而且人人都是笑臉迎人,嘻嘻哈哈,關係樂也融融。她們形容:「在長洲打工咁耐,呢個老闆算好,如果屋企有事,隨時可以走。生活上(財政上)有甚麼需要,同佢講嘅話,佢都會幫。」郭予泉在旁邊一面壓麵皮,一面不好意思地陪笑,大概很少聽到女工們的真情流露,本來爽直的神情,居然有點靦腆。

那又說得有道理,作為老闆,疫情前他總會舉辦燒烤大會、搞大抽獎,員工嫁女也會邀請他去飲,他總是喜孜孜地出席。他總是堅信,人生多少相逢與憾事,都可以滄海一聲笑:「我覺得經營一間餅舖三十年,最開心係員工做得開心、合作愉快。佢幫到你賺錢,我唔介意畀多一千幾百做人工。反而,如果事事挑剔佢,夥計一定跟你唔耐,到時邊個幫你包角仔呢?」●

員工吳小姐在此工作20年,稱與老闆相處融洽,否則也不能替他打工打麼久。

員工劉太大讃老闆有人情味,「家裏小孩有甚麼事,隨時都可以走開。生活上(財政上)有甚麼需要,他都會幫忙。」

郭予泉與員工關係不錯,疫情前會與員工一起燒烤。(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康蘭餅店

地址:長洲海傍道91號B地下

電話:2981 521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6am-7:30pm

撰文: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張芷澄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