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專題:疫增家暴 169外傭受虐求庇護

港聞專題:疫增家暴 
169外傭受虐求庇護

武漢肺炎爆發以來,有近40萬外傭留港照顧異鄉家庭。當全城人人自危,視家為安全之地,有外傭卻在「家」被虐。警方去年首11個月僅錄得10宗僱主虐傭案,但關注外傭團體接獲169宗求助。169名異鄉人又是如何在疫潮下另覓容身之所?

記者:曾雪雯

僱主不滿調味施虐 菲傭留港誓討回公道

去年8月,菲律賓女傭Cherry(化名)的僱主不滿她為嬰兒烹調的食物調味欠佳,先掌摑她,再把她推倒地上,毆打全身。「我覺得自己甚麼也不是,不只是痛,而是內心受傷。」當時Cherry質問對方為何要出手,僱主未有理會便回房餵嬰兒進食。她向友人求助,友人代為報警,而她則被送往醫院驗傷。

Cherry其後與僱主終止合約,遷往外勞事工中心(The Mission for Migrant Workers)轄下的「白恩逢之家 」女移民工庇護中心暫住。案件至今發生已四個月,Cherry收入歸零,她曾因經濟壓力打算放棄追究。

獨力撫養三名子女的她表示,菲律賓家人亦因疫情失業,加上去年親姊過世,她需與家人合力照顧姊姊的四名遺孤。面對百上加斤的經濟壓力,她哽咽說:「真的很困難,朋友亦問我為何不放棄案件重新尋找工作。」然而遠在菲律賓的60歲母親鼓勵她,不用總為家人着想,「你先照顧自己,沒有母親希望子女被打」。媽媽更重新找工作支撐七名失業及在學孫兒的生活,以行動支持她留港討回公道。

■Cherry去年被僱主毆打,驗傷時背部有瘀青。

虐待或列家庭糾紛

外勞事工中心社區關係主任唐曉昕說,中心有13名工人暫住,當中兩位受到僱主肢體虐待。自去年初疫症爆發至今,中心接獲到169宗涉及虐待外傭的求助,當中有33宗涉及肢體虐待。按入境處《給外籍家庭傭工的一般指引》建議,外傭若遭受虐待,應將事件向勞工處和入境處舉報;若個案屬刑事性質,則應向香港警方報案。

勞工處並未能提供接獲舉報個案的數字,警務處則回覆,去年首11個月警方共接獲10宗涉及外傭僱主的傷人及嚴重毆打案,當中有七宗已作出拘捕,相關數字等同2019年全年總數,但較2017年(29宗)及2018年(15宗)持續下跌。

兩者數字存在落差,成因眾多。康曉昕解釋,部份個案未必被警列作虐待案件,因需視乎工人身上有否表面傷痕、有否向警員要求到醫院驗傷及外傭本身有否堅持追究等因素。按中心個案統計,若當時警員問外傭會否接受傭主道歉,或外傭未有堅持離開,案件一般會被列作家庭糾紛,而非虐待個案處理。

追究費時被迫放棄

按前線接觸外傭的經驗,有外傭礙於追究成本及時間龐大,受虐後放棄報案及求助。目前外傭根據法例與僱主同住,外傭若報案等同即時破壞僱傭關係,唐曉昕說,外傭需有心理準備失去工作,及即時另覓居所或回到中介中心居住。

由於舉報面對成本高昂,有外傭卻步而選擇放棄追究責任及賠償,「如果冇足夠證據,最後落唔到案,會影響收入同將來求職,中間又要花時間,大部份工人都未必會堅持去追究」。

作為前線服務提供者,唐曉昕認為外傭面對工人住宿及工作環境令他們難以接觸受害人,她不排除有更多受虐外傭未有反映在兩者數字之中。她透露,外勞事工中心與超過100個草根工人組織、工會聯絡,不少個案依賴相關組織,及受虐外傭朋友轉介至中心。

「絕對可能有更多人面對呢個處境,但冇反映喺我哋數字度。」唐曉昕以Erwiana個案為例,Erwiana被打八個月,其間食物及睡眠不足,但她縱然滿身傷痕,案件亦是她成功離港並抵達印尼後始被揭發。若按現時本地近40萬外傭數目推算,即使只有小部份人正面對相關處境,數字比例亦很驚人。

異鄉人互相扶持

疫潮持續逾年,除肢體虐待個案外,外傭事務中心亦接獲其他與疫情相關被剝削的求助個案。超過90名外傭因要求放假被拒,亦有外傭因放假被開除。疫潮亦拖延了外傭追討欠薪所需的時間,因勞工處及法庭工作曾受疫情影響而停止服務,中心仍有11名外傭因而暫住庇護中心。

Cherry仍在港等待警方調查結果,她目前在庇護中心義務照顧同樣在異鄉被虐或拖欠薪金的同路人。訪問當日,她在寒風中協助中心洗熨衣物。除義務整理庇護中心外,Cherry偶爾會陪伴向中心求助的外傭上庭、到醫院求診。

疫潮中抵港的外傭需在港隔離,有外傭因酒店或中介公司提供的食物不足而向中心求助,Cherry曾協助中心為外傭送上食物。她說,在庇護中心照顧其他女傭像治療自己心靈的過程。這是169分之一的故事。

■案發至今近4個月,Cherry曾因零收入而打算放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