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唔搞又搞」年宵花市,令花農無所適從。有檔主準備貨量比往年少一半,成本因疫情上升兩成,但不敢加價,只求沽清收回成本。有買花客與家人特意到花市支持花農,「睇年宵新聞戥花農好慘,就算可能第一日貴啲,都照買」。
香港花藝負責人清姐稱,今年準備約5,000個水仙頭在花市售賣,比往年準備逾萬個「大縮水」,料今年生意減半,只求沽清收回成本。她指出,今年水仙因疫情及內地無人開工或改種番薯等原因供應減少,令成本上升兩成,但疫潮下售價不會變動太多,「一球水仙賣60蚊、三球賣150蚊」,價格與去年相若,主要靠熟客光顧。
清姐續指,其檔位由原本轉角位變成單邊攤位,「擺貨好難擺,貨量少咗一半都唔夠」。有熟客前來光顧時亦向她表示:「好難搵囉,點樣入點樣出好唔方便,冇辦法呀,你話取消過幾日又話開返。」
售賣多肉植物的「森.活」今年首次擺花市,負責人李小姐指,坊間很多人喜歡小盆栽,平時做工作坊都有不同階層客人參與,過時過節則多顏色的植物較受歡迎。她去年投檔已預視年宵可能會取消,後備方案則是到市集擺賣,但「年宵嘅人流同客路比工作坊更廣闊,有利宣傳」。政府寬免場租和電費,若未來幾天可保持晴朗天氣和人流,她相信可以回本。
韓小姐與家人前來買蘭花,預算會花數百元,「睇年宵新聞戥花農好慘,特登過嚟支持,就算可能第一日貴啲,都照買」。她覺得今年維園花市夠闊落,「同埋帳幕冇咁大,空氣流通啲囉」,但她較喜歡以前熱鬧的年宵市場。街坊兼花市常客邱姑娘則稱,每年預算約1,000元購買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