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確保教學質素 新「通識」科設課程監察

稱確保教學質素 新「通識」科設課程監察

【本報訊】教育局昨日舉行「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首場簡介會,出席的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稱,通識科將釋出課時,建議學校盡快作人力編配。教協副會長、前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方案將減少一半通識科老師,部份須轉教不熟悉的科目,拖低教學質素,政府應就此認真諮詢。

教局拒就釋出課時諮詢

簡介會上,康陳翠華(圖)形容「優化」是「扭鬆螺絲」,讓學校自行編配課時及人手,並非要學校減少人手,而是重新作人力編配,亦不會再作幾年諮詢,「唔使等㗎啦,(學校)盡快諗下個人力資源配置,因為通識一定會free(釋放)到100個鐘……如果唔係又蹉跎歲月,打打鬧鬧又幾多年呢?」

通識科將改革為新科目,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林思嫻指,新科會設「課程監察」,包括通過視學、課程探訪等途徑,監察學校的學與教質素,若有欠理想,教育局會按既定機制跟進,學校管理層同樣有責任了解和監察各科課程在課堂上的落實情況。她又指,若「適用書目表」未能趕及下學年前推出,將有網上資源供參考;學校亦可按校情安排內地考察。

有校長問及2023至2024學年考生的重讀安排,考評局公開考試總監麥勁生回應指,初步構思不設額外試卷,重修學生將以新試卷作考核,但須視乎公開考試委員會決定。

教育局長楊潤雄日前曾表示,不應該將該科目簡單理解為國民教育科,但課程發展議會(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主席劉智鵬日前卻表示,新課程某程度上是國民教育,亦可「順應民意」命名為國民教育科。楊潤雄昨改口稱,國民教育的元素包含在新科目中絕對正常,局方對新科目名稱持開放態度。

葉建源指方案仍有很多模糊地方,政府應盡量向學校解釋,開設新科後會減少一半通識科老師,部份人須轉教不熟悉的科目,拖低整體教學質素,政府應就此認真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