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同滅煙兒子 英國過新生 抗爭家庭出逃恐懼鬥室

帶同滅煙兒子 英國過新生 
抗爭家庭出逃恐懼鬥室

由反修例運動發展至國安法風暴,香港文明淪亡,徹底改寫被形容為「最後一代香港人」的命運。Minna(化名)就讀中學的兒子在前線當「滅煙隊」隊員,默默保護抗爭現場的手足。曾險遭逮捕幸獲旁人營救,同行好友卻被控暴動罪,她與丈夫為了兒子的前途,捨下香港所有,循LOTR入境英國,免節外生枝。

像她這樣的家長——悉心栽培子女讀名校、從小教導公民意識,每年遊行從不缺席……教出有勇有義的兒子,此刻卻對土生土長的地方感到恐懼、絕望,聲言不再返港。她從沒想過,自己能瞬間決定即往英國定居,同樣改寫自己的人生。

記者:羅惠儀

Minna一直囑咐記者,訪問須於她平安抵埗才刊登——她不容絲毫差池影響兒子。她與丈夫同為專業人士,是「收成期」的中產,未屆退休之齡,也得捨下所有,透過BNO「5+1」赴英重新開始,只為前線抗爭的兒子留後路:「我也不捨得香港,在這裏土生土長,愛這裏美食、郊野、氣候,又有穩定收入,從沒想過移民;直至今日,我都沒想過要走。」

她邊抽泣邊說,兒子就算在彼邦完成學業,也不會返港,覺得此地不再安全。「我知道他很恐懼,曾問他是否已『被記錄』,他不肯再講,或者怕我倆擔心。我們唯一可以做是用BNO跟他來英國定居,我和丈夫六年後不適應也可回來,當有一個在歐洲生活的經驗吧!」

■Minna抽泣表示,香港再非安全之地,決意離港。

母子同場守望

曾在「煲底」當家長義工支援學生,Minna在現場從未見過兒子,以為他僅參與過遊行而已——實情是,兒子遠處見到母親派物資,已轉身離去;及至警暴加劇,兒子終於表白一直在中後線滅煙:「他不想其他人受傷,便買手套,見到有催淚彈殼便拾起掉走……聽罷,我很震驚。就我知道的日子、時間,完全想不起哪天,他不是跟我一起。」

兒子還給她看,那雙因踢開催淚彈而燒溶的波鞋,娓娓道來連月抗爭經歷。她竭力按住情緒,卻聽得驚心動魄:「我怕阻止他(抗爭),他不再跟我講……」兒子試過與同學嗌口號後遭人跟蹤,用盡方法始擺脫成功。又曾遭「速龍」制服在地綁上索帶之際,幸有同行者跑出來助其脫險。「我問他有何感受,他說很驚,說很感激有班年輕人互相幫忙……他覺得自己沒做錯事,只是想站出來表達意見,整個環境卻變得很危險,甚至有人追捕自己。」

兒子本來正在走名校生的路,一早計劃出國留學,畢業後很順遂當專業人士。兒子曾跟她說:「媽媽,我一直是港豬,但我見到一幕幕的催淚彈(場面),我很關注這些事,不過卻不想你們擔心。」往後每逢兒子出動,她惟有堅持同行,守護兒子與他的朋友,「最怕是沒有我們在身邊,他不知在哪個位置」。

向來品學兼優的兒子對抗爭信念篤定, 母親自知沒有反對餘地,只得哀求他容許自己站在身後,「他有時出動也沒有告訴我,感謝個天,他好幾次可以逃脫……」猶記得前年10月1日,各區遍地開花,兒子不理她反對堅持往荃灣,她只得隨行:「其實大家都很和平,只是人較多,為甚麼?」她眼泛淚光說。

嘆手足陷險境

有次維園催淚煙四起,兒子從高處見到籃球場內俱屬「一家大細」,遂果斷與其他人合力推倒公園圍欄,引領示威者往外逃生,他則留守最後。Minna當時身在銅鑼灣街頭,與兒子失去聯絡。

另一場港島大型示威,連環催淚彈下儼如戰場,兒子機警拉着她躲進商舖,拋下一句「媽媽,我出去睇吓有無人需要幫」即直奔街外。當兒子雙目被催淚煙熏,相當狼狽趕回店清洗,Minna始發現與他同行的朋友已失散:「店外已守着很多防暴,我們等了那個仔兩個多小時……。」她從新聞見到兒子的朋友被捕,馬上通知對方母親找律師與學校。

「我兒子很內疚、難過,不斷想自己做得不夠……而我有想過,如果當日不是自己堅持與兒子一起,他知道我沒裝備要先安頓我,早已與那朋友會合。」她同樣感到內疚,總覺虧欠那孩子。

年輕抗爭者的捨己為人,卻令自己萬劫不復:負傷、逃難、入獄、賠上前途者眾,Minna不無欷歔,拭着淚說為兒子的正義感自豪:從小帶他做義工,教他關懷弱勢社群。「我很佩服他,是甚麼令他走出來?他有給我看裝備——手套、面罩,都是用自己零用錢買;我少有跟他談時事,很多學生不過從通識科認識社會,他與同學一直也不算關心,只是隨着事態發展,卻願意走出來,做到多少便做。」

然而,她自問未必能承受兒子被捕後果。移民須有家庭共識,Minna的丈夫見兩母子決意移民,也無奈接受。Minna說:「我也犧牲了事業、家人、朋友。要走,幾近為自己『埋單』,我們不過是逃難。到了英國又做不回本行……我和另一半也擔心過,帶去的錢夠不夠生活。幸好賣了層樓,還款給銀行後,看看是否夠錢買個小單位,手上的退休金也不敢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