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老牌球會東方在教練陳鴻平帶領下,於92/93球季開始橫掃本地球壇,甲組聯賽三連霸,共奪七項錦標,更擁有亞洲冠軍球會盃擊敗當年日職勁旅川崎讀賣的戰績,不少球迷因為東方踢出悅目的進攻足球而重新入場,令本地足運一度踏上升軌。
記者/攝影:曾雁平
當年東方教練陳鴻平回想昔日交出亮麗戰績的關鍵,在於擁有當打及冒起中的本地球員,配合如譚拔士、基亞及奧沙等有質素外援,無分彼此全力爭勝的決心,是球隊稱霸的方程式。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成立於1932年的東方在本地球壇大部份時間以青春班出戰,直至80年代,商人林建岳入主改組,曾在盃賽交出不俗成績,85/86球季,林建岳離任帶兵到南華,而東方由林建名任班主,這位致力青訓的班主從體院簽入不少年輕精英球員,如李健和、楊健強、譚兆偉、羅繼華、張金華及陳志強等,這批年輕球員在80年代中期同樣在以老帶新的東方展開球員生涯。
這批冒起中的球員及後部份過檔到林建岳的巨型班麗新,但麗新在90/91球季退出,改由陳鴻平執教的東方接收李健和、楊健強、趙俊明及賴羅球等,加上原有的譚兆偉、羅繼華及張金華等班底,經過91/92球季磨合,到92/93球季轉換部份外援,開展三連冠之旅。
91/92球季開始擔任東方教練、有「嚤囉平」之稱的陳鴻平回想首季領東方與冠軍已相當接近,季中簽入新西蘭國腳歷臣,他說:「當年東方首季組巨型班,陣容已經不錯,陣內有譚拔士、柏力奇及瑟頓等舊援,華人有李健和、譚兆偉、羅繼華、李偉文、陳志強及趙俊明,可惜第一季一個冠軍也沒有;次循環聯賽對南華,和局已夠捧盃,可惜瑟頓錯失兩個機會,當時整體確實不夠平均。」柏力奇及瑟頓該季後便離隊,緊接的92/93球季,東方從南華簽入澳洲左中場基亞,而梁守志在英國羅致出身於熱刺的中場悍將奧沙及英格蘭小國腳守門員希福特。
平哥指初接手東方已覺得華人班底極雄厚,加入歷臣、奧沙及希福特後就更完整,他說:「中場奧沙拍譚兆偉的效果很好,右路有李健和及羅繼華,左路有李偉文、張金華及基亞,當時李偉文很年輕,他原先不是踢左後衞,但很快適應,繼而入選香港隊,並找了歷臣加盟。後備是黃國安、楊健強、潘嘉明及賴羅球等,個別年紀可能大點,但經驗足夠。可能球隊主力當打,球員很少受傷,經常以同一主力陣容出戰,這點對爭取成績很重要。」
東方在92/93球季,即組巨型班第二季,揭幕戰對宿敵南華,並大勝5:0揭開首循環全勝序幕,締造零失球零和零負的完美戰績,球隊進攻絲絲入扣,看得入場球迷如癡如醉,平哥說:「開季已知隊內華人繼續進步,配搭及默契越來越好,出場就是要贏,對手確實沒我們平均,大家付出100%就可以取勝,只是贏多少。華人每場很賣力,戰績好不奇怪,合作很好,進攻像是倒模出來,譚拔士交偉仔,偉仔就交和仔一傳中又有入球。像是很簡單,像有方程式。」
「好記得有一球,三兩次傳送便入球,希福特盤球上前,左腳傳給基亞,基亞頂交歷臣,他接應傳中交給譚拔士,譚拔士走位好聰明,一頂就入了;看似容易,其實要配合,要知道怎配合,要有默契。『阿雞』(羅繼華)與和仔又很有默契,阿雞上前助攻,和仔會很快幫他填補後防位置,進攻時,兩人很快做叠瓦,然後傳中給基亞及譚拔士接應攻門。」陳鴻平說。
東方全盛期,港隊出戰第15屆省港盃以東方球員為骨幹,教練也是陳鴻平,還有南華的黃文偉,當年雙方各可選三名外援助陣,港隊有譚拔士、基亞及奧沙三名東方外援,而廣東隊除原有的國腳吳群立及麥超,還找來范志毅、徐弘及黎兵等當打國腳,首回合主場打成1:1,港隊次回合作客在幾乎爆滿的省體場由譚兆偉建功,作客捧盃,是港隊在90年代出戰省港盃的代表作,亦證明當年本地華將的能力,與國內一線球員的差距其實不是太遠。陳鴻平說:「廣東隊當時實力很強,本已有麥超及吳群立,還找來『范大將軍』等,但我們作客靠基亞傳交譚兆偉射入,作客擊敗廣東捧盃,非常難得。」
還有最難忘的大戰是1993年亞洲冠軍球會盃,對有巴西國腳比斯麥領軍的川崎讀賣,當時讀賣的日本國腳因隨國家隊出戰未有隨隊,東方首回合憑趙俊明妙射建功贏1:0,平哥指作客東京在國立競技場60,000名球迷面前再對讀賣,雖力戰輸2:4,總比數輸3:4出局,但再次證明當時的本地球隊對日本勁旅是有力一戰。「讀賣有比斯麥,他的技術真出眾,一個在中場控制大局,兩次對讀賣,平心而論,讀賣確實比較強,但東方不是捱打,是有能力組織到攻門。」
東方在90年代的出色表現帶動球市,夜戰爆滿不是新鮮事,是自精工退出後的球市小陽春。「東方稱霸幾季,整體難與6、70年代怡和,80年代的精工比較,但90年代有明星來支持算是不俗,有球迷組織為球隊打氣,氣氛很好,有球迷入場支持,球員才有拼勁,現場冷清清就踢得不起勁,球員心裏會問為何沒球迷,現場罵好、讚也好,也要有球迷在場,這樣才有激勵性。」平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