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oomer的西裝 - 葉一南

OK Boomer的西裝 - 葉一南

常春藤名校Cornell University的工程系學生Hunter Kahn,把最近參與挾爆GameStop空倉行動賺取的部份利潤,買了一些任天堂遊戲機,送給一間在明尼蘇達州的兒童醫院。院長在傳給CNN的電郵中說,在如此艱難時候,小朋友們收到這些禮物十分感恩,年青人肯分享回饋,很鼓舞人心。Hunter回應:「作為此次華爾街事件的受益人,必須把所得與大家分享……讓我們不要把自己變成那班西裝友一樣(men in suits)。」二天前,在CNN讀了以上新聞。此宗將會被Netflix拍成電影的打大佬事件,當中雖然有非素人手影,但主調還是大衛與哥利亞,蟻多摟死象,輕便服推倒西裝友的一場重要戰役。

上年餐廳叫苦,唯獨是咖啡室一枝獨秀,排隊等位,愈開愈多,我對這現象頗為不解,思考良久,終於在GameStop一役以及Hunter Kahn的任天堂中得到啟發,茅塞頓開,連帶一些其他問題,也看到了答案。

在華爾街大鱷眼中,大學未畢業的Hunter,是一個毛也未長齊的屁孩,如果一年前說他們能夠從著名基金手中拿走幾百億,打死也不信。我也不信,皆因當年自己讀大學,甚麼是沽空也不懂,聯手挾淡,天方夜譚。以心為心,我們忘了,Hunter與他在Reddit的隊友,是擁有不同DNA的另類人種,Z世代(Gen Z)。在1990年代中葉至2000年代中葉出生的人,叫Z世代,這一代自出娘胎便有互聯網,甫懂性便坐在電腦及手機前,有別於上一代十多歲才開始上網的Gen Y。科學家說,人類潛意識負責了我們大部份行為方向,兒時成長接觸的資訊,尤其在十歲前,是構成潛意識的主要養分。以前這些養分來自家庭父母、幼稚園、小學及電視,從Gen Z開始,他們的潛意識組合當中,有一大部份來自互聯網文化。容我嘗試把複雜事情簡單化,用一個他們常用的字來形容,是chill:相對地開明,鼓勵個性化,勇於創新,大家暢所欲言,資訊及知識豐富,互相分享,平等無界限,挑戰權威,這便是互聯網孕育Gen Z的chill。

不到十年後,Z世代將佔美國人口的四分一,形成最大消費力量。很多公司努力做分析,嘗試理解這奇特的一代,以預測未來的商業走向。勢頭已成,解釋了很多現象,譬如說,在女性服裝方面,高跟鞋銷量這幾年持續下降,2018年跌11%,取而代之是女士休閒運動鞋升37%。是的,為了取悅他人而令自己受罪,明顯not chill。另一例子,在特定時間看某一電視節目太沒自由,地區台太狹窄,所以支持Netflix。大家可以上網搜尋,Netflix and Chill是潮語,現已演化為約女友回家的意思。其實,這一代看得最多是YouTube,課題夠刁鑽好玩,包羅萬象又國際化。大膽的Gen Z,連結一直躍躍欲試的Y世代,對把持着勢力拒絕改變的Baby Boomers展開各方面挑戰。你說我左膠,睬你都儍,讓我們一起大愛平權;WhatsApp霸權欺凌用家,拉隊去Signal;你有你買黃金,我有我Bitcoin,看看誰能笑到最後。Gen Z不單是窮人要求合理公正,雖然這也是課題之一,看看Hunter Kahn,他讀Cornell,學費不菲,肯定來自中產以上家庭,路見不平,受夠了就是受夠了,你們這班肥得穿不到襪的華爾街西裝友,搶夠未呀,不如死開。

看至這裏,大家明白,整個潮流及文化依着同一方向前行。餐飲業亦然,好的食物永遠有市場,問題是以何種形式出現。Fine Dining unchill,雖不如一些文章所說將會消失,但免不了讓路給氣氛輕鬆一點的餐廳及bistros。茶記unchill,年青人做完運動改去嘆咖啡,與鄰座點頭微笑,聽着Spotify用手機上網看看世事,輕鬆自然。喜愛Gen Z的熱血創意,作為Baby Boomer應該支持,看完Hunter Khan的新聞,立即檢討,翻看衣櫃,剩下四套西装,既然塵封已久,放在櫃裏也是白佔空間,是時候完全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