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芽故事●炮台山版利時 聚集創業同路人 游說業主減租死場回春

胚芽故事●炮台山版利時 聚集創業同路人 
游說業主減租死場回春

在疫下失業率創16年新高之時,竟然有人花兩個月時間,游說香港十大死場之一、位於炮台山的富利來商場業主逐個減租,以市價六至九成租金,讓失業的年輕人創業起步,同時為死場和炮台山帶來回春氣息。

這座1982年落成的住宅連商場,距地鐵站3分鐘步程,鄰近藝術空間「油街實現」,被屋苑(包括豪宅)、甲級商廈以及酒店圍繞。三層的商場,每層60多個百呎單位回字形排列,但大部份都關上門,木門板上塞滿舊信件;阿加力板製作的八十年代富士通招牌下,舖頭已變成雜物房;有一些單位是辦公室,隱約傳來歌聲。樓上住客其實愛經過商場落街,拐個彎到宏安道,每逢午飯時間外面都人來人往,偏偏這裏靜得像另一個次元。2019年政府曾計劃買下這裏改建成社福設施,惟某些擁多間舖位的業主冇反應,寧願繼續丟空或租給朋友做辦公室。

黃鍏(南叔)是本地櫥窗設計師,亦是炮台山十多年街坊,他曾跟朋友舉辦街坊體育會,找運動員、瑜伽朋友教大家做運動,幫街坊減壓兼連結社區。他天天經商場回家,望住幾十個單位丟空幾年,「樓上都是細單位,住的是年輕小家庭,生活較講究,我一直唔明點解會咁死寂。明年鄰近的海濱長廊『東岸公園主題區』落成後,會有極限公園,相信可以聚集極限運動愛好者,我覺得呢度有希望。」

憑舊照招租廣告 打電話逐個問

去年他寫了計劃書游說老業主減租,又常帶年輕人睇舖,花一年時間,游說近40個業主,平價出租舖位給年輕人創業。「我想集合大家一起,或者找三四個小朋友合租一個單位,做店面、工作室,好過坐在家裏發愁。」原來搵業主是最難的一環,有些業主已移民,連地產代理也沒資料。但他不放棄,上網找商場舊照、循窗花上的招租廣告,逐個打電話去問,勁食閉門羹,南叔苦笑說:「有些人根本不在乎那幾千元租金,或不信我沒抽佣。」之後他決定向街坊入手,閒談間發現街坊是其中一個業主,最後經過介紹認識到更多業主。

雖然疫下搵食艱難,但不是所有人都只講錢。老式商場雖舊,但不乏人情味,大堂有些地方滴水,商場中央冷氣壞了,靠窗的商戶願意讓中間的商戶駁冷氣喉裝分體式冷氣,有些業主更願意出錢買冷氣。南叔在這裏開了間懷舊玩具店兼studio,舖裏全是他從小玩到大,儲埋捨不得丟的舊玩具,一來想招呼同好,二來有他洗濕個頭開示範單位,給來看舖的人作強心針。

經過一輪游說,南叔最後以誠意打動10個業主,成功租出逾40個舖位。懷舊玩具店斜對面是做網上露營用品生意的大叔黃興泉,鄰舖Ying本來做marketing,業餘在市集賣鑿字首飾,失業後趁機開實體店。電梯口有現代雜貨店「凌壹貳」,36歲店主凌麗紅由嫲嫲那代起就在區內開傳統雜貨店,舖頭現在精選港產或台灣日本精品糧油雜貨,她直言若非有這超值租金,只能開網店,「我又覺得冇得話死唔死場,你有人行,帶動其他人來開店或逛街,就可以把所謂死場起死回生。」大家密密在裝修,搬入簡單陳設,希望在過年前後開業。

油街實現添文青風 飲食店再進駐

死場重生,最多人問甚麼問題?南叔大大聲說:「這裏冇鬼,唔恐怖啦,我問遍了老街坊,最邪都係戰後油街做過停屍間,當年利時個場靜到我可以同隔籬小店喺走廊打邊爐,仲恐怖啦!」原來廿多年前激活尖沙嘴利時商場,是他的代表作。美國hiphop風吹來香港,加連威老道有好多剪牌名牌outlet,潮人都往街上尋寶,「當年業主說,若我找到朋友來租舖,就免租半年。」幾個朋友在寂靜的利時開hiphop店賣Def Jam衣飾,連日本潮流教父降谷建志都會來看他,漸成潮流旺地。六年後加租加到近3萬元,他才撤出利時。「少少照辦煮碗啦,但想好似以前咁就不會了。」以前人人倚賴紙本雜誌,刊登在日本潮流雜誌就會引起關注,但現在網上資訊豐富,全球網購,惟有找個場地讓同好聚集,展示作品互相支持,比甚麼都重要。

疫症加限聚令,市區舖頭接連結業,某些地區租金下調,有人乘勢創業。兩三年前的炮台山,都是茶餐廳、車行或小型美容中心。京華道去年年中開了間手工咖啡店Kickstart,店內有古老收銀機、美式復古陳設,飄着即磨埃塞俄比亞咖啡豆的香氣,為這區帶來一絲生氣。之後年中「魚事者」開業,29歲的老闆唐熙宏(Hyvan)也在炮台山長大,當年油街與宏安道是頹區,幾年前「油街實現」落戶後就開始漸漸轉變,「以前Pacific Coffee已經是這區最靚的舖,然後有『油街實現』,多了點文青風,上個月亦新開了滷水外賣店,現在連漢堡店『Five Guys』都開在這裏,掂啦!」

Hyvan在美國留學時,買一串難食魚蛋要1.99至2.99美元,回港後一直想開自己的魚蛋檔,因為租貴拖了數年。今年見舖租可接受,即辭掉marketing的工作創業。因為疫症好些辦公室遷出,或在家工作令人流大減,惟有希望大家捱過這關,這兩條本來過了午飯時間就十分清靜的街道,也許會成另一個創業起點。

南叔最喜歡商場這個螺旋樓梯,八十年代流行這類茶色玻璃鏡面。

南叔的玩具店展出小時候的遊戲機,售價比其他復古玩具店便宜。

凌壹貳出售精選香港日本台灣的優質食材,招牌亦花過心思設計。

凌麗紅從小在嫲嫲銅鑼灣的雜貨舖看店,現在自己開店,希望能帶動商場人流。

Ying失業前有手作鑿字首飾到市集賣,現時數千元租個小舖,同時可作studio,專心創作。

用粗鋼線人手製手環,再鑿上訂做字句,價錢約百多元起,收入不比當年卻做得開心。

露營用品店入舖後,就可把木製的組合梳化、大帳幕、露營椅等用品展現出來。

大叔黃興泉在網上開大型露營用品店,木製的桌椅放在山野別有一番滋味。

Hyvan趁今年租金回落,在炮台山宏安道一帶創業,做喜歡的魚肉菜式。

薯條狀的炸魚,是為「炸魚冇薯條」,用創意吸引鄰近OL及文青跨區打卡。

記者:陳慧敏

攝影:簡加希、曹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