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建制派連番狙擊的通識科最快下學年改頭換面,課時和考核試卷等全部大縮水。有十年任教通識科經驗的老師慨嘆,教育局此舉擺明不滿教師不懂教通識科,「禍害」年輕人,因此要向通識科「開刀」,直言教學前景黯淡。隨着通識科萎縮,不但有關教師須改教其他科目,有提供相關學位課程的教育大學亦稱,將盡可能調適課程以配合通識科的改動,惟暫未有詳情。
教育局日前向全港中學發通函,就高中四個核心科課程改動進行問卷調查。任教通識科的郭老師閱讀有關文件後,認為整個通識科的改動十分明顯,包括刪去個人成長單元,「係咪驚青少年太了解自己?」新的課程重點則放於國家貢獻部份。
改動還包括將兩份考卷縮減為一份,課時由三年共約250課時大減至約100課時。郭直言業界已對前景看淡,除學校不再招聘通識科教師外,原有教師亦要被安排任教其他不相關的科目,最終只會令學生受害。
回想最初要「整頓」通識科,建制派屢將2019年的社會事件與通識科掛鈎,郭老師歸咎於當局認定教師無法教好學生,是罪魁禍首:「你都係假設咗啲老師唔識教通識,搞到年輕人咁。點解老師咁慘,係一個專業,要畀你搞到咁?」
面對通識科被矮化,多間大專院校已停辦主修通識學士學位課程,其中教育大學仍有小量學位教師教育深造文憑課程(PGDE)學額,以2019/20學年為例,只有四個全日制及十個兼讀制學額;至於退學人數,則未有提供。教大指將盡可能調適課程以配合教育局對通識科提出的改動,惟一切仍待當局公佈檢討結果。
新通識科最快9月登場,郭老師認為,臨近新年才公佈,時機「古怪」,「如果咁趕就可以完成改革,咁以前醞釀好幾年嘅改革,咪顯得好嘥時間?」
除了時間倉促,今次四個核心科課程改動的範圍牽連甚廣,包括建議取消中文科文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卷四說話,但當局卻未有如過往般舉行記者會交代。教協副會長葉建源認為做法不妥:「應該喺記者會度,記者可以追問返啲細節重點。」質疑當局故意不召開記者會交代,令記者無法追問更多詳情,當局亦毋須回答「難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