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水年初至今買貨源源不絕,累計淨流入逾3,400億元,撐起不少股份。摩根士丹利預計,日後南下資金流入速度仍強勁,惟趨勢相對緩和;以內地互惠基金及機構投資者的購買力、資本賬流入流出等因素推算,相信全年淨流入完全有可能達1,300億美元(逾1萬億港元)。
大摩表示,北水淨入速度減慢,在1月4至9日的日均流入量佔主板成交6.7%,於1月20至29日減慢至5.8%。資金喜好亦有改變,流入電訊及資訊科技減弱,而金融、非必需品消費及媒體娛樂板塊成為新寵。該行統計,資訊科技、金融及醫療保健為北水佔比最高行業,最低為通訊服務;現時資訊科技、能源及公用股是AH溢價最高三大行業。
市場曾關注資金大舉南下,或影響A股流動性。大摩認為,目前內地互惠基金資產淨值中,不足兩成有興趣投資港股,且北水淨入僅佔A股日均成交1.2%,故討論此情況屬過早。
單日北水淨入跌至123億元。藥明生物(2269)擬折讓7%配股,獲大媽增倉20億元,惟股價仍跌2.3%,報117.6元。豬肉股中糧家佳康(1610)成為焦點,獲北水增倉2,480萬元,少有打入北水吸資十大。農曆新年將至,市場對豬肉消費需求大增,加上中央將投放萬噸儲備凍豬肉穩定供應,刺激該股飆近三成。
恒指收報29307點,升58點,成交2,210億元。對於後市,瑞士百達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Luca Paolini對股票維持「增持」評級,認為股票估值不便宜,但談不上2007年的泡沫,意味只要宏觀環境持續寬鬆,整個上升周期仍很長;最看好周期性板塊,如材料、工業及非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