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外媒報道,螞蟻集團已和監管機構達成重組方案;彭博指出,最終整改內容包含了螞蟻的所有業務,包括區塊鏈和外賣業務等,都要由科技公司納入金融控股公司內被監管,意味集團所有業務的槓桿比率、融資要求更嚴格。知情人士表示,螞蟻整改的正式通告有機會在下周,即農曆新年假期前發佈。
彭博認為整改計劃推出,僅為螞蟻漫長重組的第一步,監管機構預計將針對金融控股公司,推出一系列詳細的監管準則及相應的資本要求。而儘管螞蟻避免了「拆骨」的命運,但新的監管必然拖慢螞蟻的擴張步伐,令螞蟻過往憑高速擴張成為中國市場龍頭的優勢消失。鑒於監管框架太新,螞蟻重新上市的可能性、需時仍然未明,但消息人士指螞蟻仍未放棄上市。
阿里巴巴股價昨日收市跌逾3%,消息一出,於收市競價時段收復失地,一下子倒升1.6%,相差近5個百分點,最終全日升0.39%,收報261元。螞蟻對消息不予置評,中央人民銀行亦沒有即時回應。
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認為,全面整改肯定嚴重打擊螞蟻的業務,但不明朗因素除去,內地投資者找到理由炒作,不理實質影響,「未有確實規例,好難估影響幾大,不過科技股唔睇基本面,市場收水、放水對阿里股價的影響更大。」
雖然阿里股價跟隨消息急彈,但富昌證券聯席董事譚朗蔚對螞蟻,以至阿里系繼續維持審慎態度,「達成共識,即係同阿爺跪低喇」,認為由金融科技企業轉型至金融控股公司,屆時估值會「連內銀都不如」。他續指,早前螞蟻將互聯網存款產品下架,資金重新流入內銀,已嚴重影響估值,即使近日好消息盡出,對股價亦沒有提振作用,顯然受政治陰霾所拖累。
另外,阿里公佈發債消息,未知是否與整改有關。阿里公佈擬發行以美元計價包括可持續債券在內的優先無抵押債券。債券的本金總額、利率、到期日和其他條款尚未最終確定,債券(可持續債券除外)出售所得募集資金淨額用於一般公司用途,包括運營資本用途、償還境外債務及對互補性業務的潛在收購或投資。消息人士指,這次債券總金額為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分多個年期,最長為40年,除了用於一般用途,亦會用於雲業務、菜鳥及疫情等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