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三下鄉」欠實際淪交差

現今「三下鄉」欠實際淪交差

內地今天仍有新形式的「下鄉」活動。早在1997年,共青團中央便發起「三下鄉」活動,主要是鼓勵大學生在暑期到農村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參與農村文化、科技和衞生建設,一直進行至今。此外,中共中央組織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去年3月更印發通知,要求各地要「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基層事業單位工作」,以助力打鸁扶貧攻堅戰和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大學生聘用期滿即走

不過,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潘鳴嘯指出,今昔「下鄉」沒有可比性,難以相提並論,因為文革時期的下鄉是強迫性,現在則是自願性質,「提高農村的文化科技和衞生狀況,這個我覺得沒有甚麼不對。」但他質疑共青團中央在2019年3月宣稱要在三年內組織1,000萬人次青年學生志願者「三下鄉」的目標不切實際,認為只是討好領導人的做法。「近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越來越緊張,所以可能有些領導就覺得應該用以前的方法,把失業的城市青年送到農村。現在最多是搞大學生村官、縣官,但他們一般有三年的聘用期限,期滿後大部份人都是回城,真正會在農村扎根的人不會很多。」

■潘鳴嘯認為為上山下鄉歌功頌德,只為討好領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