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通識教育變成國民教育(溫仲然)

當通識教育變成國民教育(溫仲然)

通識科自2009年成為核心科目。至今已十多年,其間對學科的爭議不絕,甚至有部份人士以「萬惡之源」形容,並將近年的社會運動都歸咎於通識科。林鄭亦多次表示要重整通識科,令教育「重回正軌」。教育局日前亦正式發信予全港中學,正式提出改善通識科的詳情,並開展諮詢工作。但筆者認為,這次所謂「改善」並不是改善如此簡單,直情是將通識教育改頭換面,將沒有批判,只有愛國的國民教育借殼上市。

根據教育局的文件,通識科有四大改動:一、加強國民身份認同,要求學生培養對國家的認同感;二、課程指引刪去培養批判思考的字眼,改為「培養學生慎思明辯」;三、將學習成果改為需了解特區的憲制基礎,及與國家的關係;四、刪去「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將學科偏重於國民教育。

筆者認為以上四個大改動,根本就是將通識科斬掉重練,徹頭徹尾將通識教育變成國民教育,令國民教育可以「借殼上市」,並完全失去當初設立通識科的理念。通識教育的原意是透過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觸覺,但現時的改革,國民教育的部份佔了三分二的課程內容,那倒不如直接廢除通識科,改設國民教育科來得直接。

一意孤行將青年推向對立面

說時遲那時快,2012年的國民教育爭議已過了九年,還記得當年社會對國民教育的憂慮,引發市民包圍政府總部,及學界發起罷課,最終亦成功令政府撤回學科。誰知今日政府竟以改革通識科為名,將國民教育科借屍還魂。但筆者認為當初社會大眾對國民教育科的憂慮,尤其對洗腦教育的恐懼,至今仍未消除。另外,經歷2019年的社會運動,今時今日的政治環境,已遠比當年差劣100萬倍,筆者認為政府如果要一意孤行,只會令社會更加撕裂,將年輕一代繼續推向對立面。

其實無論是推行通識教育,抑或是國民教育,最終受影響的人一定是學生。因為學生才是最終的受眾,故筆者認為政府應同時諮詢學生意見,而不是單方面諮詢校方就當完成意見收集工作。另外,學生應培養批判思考,筆者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如果學生缺乏批判思考,只會成為「讀死書」的學生,而不是貢獻社會的棟樑,所以筆者認為政府有責任交代改革通識科後,學生如何從學習中培養批判思考。另外,筆者認為學生要培養國民身份認同,不是單純從學科上培養,而是要令學生從根本體會國家的歷史文化,從而令學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如果單純從書本學習國家的「美好一面」,就要完全對國家產生認同感,這絕對不是國民教育,而是洗腦教育。

香港正值多事之秋,如今政府竟然如此急就章,將國民教育借屍還魂,並借通識教育的殼上市。各位莘莘學子,船隻已正式加速,坐穩吧!

溫仲然

公民黨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