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早前接受美國CNBC訪問,內容播出後反應很大,沒有讚好,只有柴台之聲;還有不少人在猜測着她的弦外之音,本來嘛,什麼思想的人會說什麼話;得了便宜還賣乖,居然連賣乖的話也說不好,此時此刻的我們在萬般多難期間仍聽不見一特之首大氣凛然以民為念的話,只不斷聽到有如一個怨婦訴苦中的虛偽矯情;應該給予安慰的香港人她不予安慰,卻會安慰起自己來;她在訪問中說:「女性很多時被安排做最困難的工作,而我剛好是其中一人(women are being left to do the most difficult job. And I happen to be one of them)」。 訪問中她特別提出的就是女性身份。
這個人究竟想的是什麼呢?為上任以來的所作所為惹了民怨而博同情?為求外國人的認同?不是吧,惹人猜疑的是此言既出的背後含義,她不願回答有關連任問題,但聽來也等於回答了;既然對被安排了的困難工作缺乏做好它的能力,又沒有迎難而上的決心,那還有什麼可戀棧的呢?
星期天的城市論壇,才子陶傑說四年多以前林鄭曾在接受商台陳志雲專訪時曾說:「最開心的日子是在英國……」但現在卻批準備移民英國的人是準備去做二等公民,甚至說什麼看不到香港有什麼移民潮,這豈不是睜着眼說瞎話,當港人是白痴嗎?
如果真要解讀她訪問中何出此言背後的涵意,也許只有一個:看來連任是無望,既然臉上貼不到金,抓起一把砂來也比兩手空空好看。不如快快回到她那曾住在英國的最開心的日子重溫舊夢好了,至少好過現在半死不活的累人又累己做着最困難的被誤選中的工作無法稱職無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