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肩」不曾有,「五十肩」也沒來,「六十肩」卻不期而遇。真是「不怕不報,時間未到。」現在時間到了,報應不爽。
據說這四十五十肩是因為經過幾十年操勞,肩關節勞損而致,勞損得快,四十而肩痛,大多則年過半百才來,所以一般只稱「五十肩」,學名叫作「肩周炎」。
回想前塵往事,最吃重操勞的日子都在五十歲之前,按說這肩膀要痛起來,四十五歲到五十歲便該痛了,那時一點事都沒有,卻又偏偏要等到六十過後才痛,想必是瘟疫肆虐的一年之中,有大量時間拿着重似磚頭的相機在外拍照,晨拍日出,午拍飛雲,夕拍日落,有時半夜還要舉機望明月,相機和鏡頭加起來兩三公斤重,一舉就是半天,使用率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長,隔三差五,日積月累,就弄了個寢食不安的「六十肩」出來。若非疫情,哪有這麼多閒工夫,哪至於如此勤勞,便也不致如此勞損,可見此疫受害者,不一定光是傷在肺上的,我就傷在肺上方。
本來此症針灸可治,但如今時勢,去診所的事情能拖即拖,於是這兩個肩膀也就痛得能忍且忍,不能忍就自己揮舞拉筋。一邊拉筋一邊想起許多朋友四十五十肩痛時的苦況,我這肩膀挨到六十過後才痛,痛時已無所事事,那這痛也等閒了,痛起來手臂伸不直,反正想要伸直手臂多多取物的日子也過去了,手臂伸不伸得直也無所謂了。這倒也輕鬆了。輕鬆就快樂了,由此便構成了一種SM式的幸運,叫作「作痛並快樂着」。自作孽,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