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身是紹榮鋼鐵廠,現今建成將軍澳大型屋苑的維景灣畔,原來內有一個荒廢逾十年、一直空置的交通運輸總滙。儘管荒廢多年,但運輸署稱從來未接收過相關交滙處,項目卻早在2007年已經取得滿意紙。大律師蘇俊文因此指出,雖然實際批出滿意紙條款有待釐清,但政府內部有可能涉及行政失當。
紹榮鋼鐵於1997年樓市高位以127億元「天價」,將位於調景嶺的舊倉庫賣予太古地產及新地,發展成今天建有15座一字排開,總伙數達5,728伙的維景灣畔。因應規模龐大,第1期第1至6座(不設4座)於2001年中落成,當時港鐵將軍澳綫尚未通車,位於1期對開空地臨時交通總滙當時為專線小巴108M總站,行經澳景路來往藍田。據悉,最初計劃落成後,相關專線小巴總站將會遷入交通總滙,並改成來往將軍澳站。然而最終未能成事,設於LG2層的交通總滙自2003年第3期住宅落成,至2007年獲滿意紙後一直丟空。
本報向運輸署查詢,運輸署引用其於西貢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會議中的答覆回應指:「維景灣畔第3期的有蓋運輸交滙處位於將軍澳市地段第55號,為私人擁有及管理,運輸署並沒有接收上述的運輸交滙處。現時該運輸交滙處並沒有公共運輸服務使用,運輸署現時亦沒有計劃安排巴士及專線小巴路線使用該運輸交滙處。」

有測量師指,按照地政總署一般批核滿意紙流程,政府應該要已經接收公契要求的條文,例如接收該交通總滙,才算是「完成批地條件所規定的工程項目」。確認完成後才可批出滿意紙,發展商才會正式擁有土地的法定產業權,該屋苑才可正式交樓。然而已經交樓入伙十數年的維景灣畔,運輸署卻指從未接收該交通總滙。
本報查閱維景灣畔的大廈公契,公契中確實註明,將會興建「政府處所」,當中包括日間託兒所、一個兒童及青少年中心及永久交通總滙,並且這些政府處所的相關持有人為財政司司長法團公司(FSI)。
根據土地註冊處文件顯示,維景灣畔3期已經於2007年10月取得滿意紙。本報查詢相關發展商,太古指項目雖然與新地共同發展,但目前屋苑的管理事務主要由物業管理公司負責。新地則由管理公司啟勝一併回覆,指發展商已依照批地條款及獲批圖則興建該交滙處,其車道設計亦符合要求。有關交滙處於2003年連同屋苑第三期一併落成,惟至今從未獲政府通知有公共車輛欲使用該處。

大律師蘇俊文指,按照上述個案情況以及批核滿意紙需求,應該已經完成批地條款。但運輸署多次強調並未接收該交通總滙,似乎政府批滿意紙有疏忽,未交收交通總滙便出滿意紙。雖然實際情況還要視乎公契有沒有訂明怎樣才可以批出滿意紙,但確實有可能是行政失當。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亦指,發展商已滿足批地條款的要求,例如興建交通總滙,雖然可能因為道路或交通規劃而丟空,但若然運輸署答覆為沒有接收過相關交通總滙,最大疑問則在於為何十多年前會批出滿意紙。
2015年有該區議員提出將交通總滙改劃成泊車位,最新屋苑業委會指已與發展商溝通,得知獲得地政總署批准,可以支付豁免費用後改劃成20個訪客車位。按居民提供的問卷調查,豁免條件為繳付豁免費每年58.75萬元,豁免期首三年屆滿後,政府可每三年自行決定修改豁免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