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語●廣告達人鬧市怪舖 吳文芳邀腦閉塞者密室震盪

藝術人語●廣告達人鬧市怪舖 
吳文芳邀腦閉塞者密室震盪

「閂咗道門可以喺呢個密室睇書、諗嘢、發呆,出面世事理×得佢啦!」鐵門虛掩,一位白頭翁探頭出來拋下豪言。

車來車往的威靈頓街一間三尖八角迷你怪舖,是上年底悄悄結業的有恒印務原址,老伯伯兩夫婦搬走後,印刷機轉動之聲也戛然而止。近日,怪舖出現了微妙變化,鐵門貼上「先書後贏」和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的新字。近觀招牌,「有恒印務」四字中間安插了幾個小小的紅字,將這近半世紀老字號變成「羅有恒印象服務」,顯然是新租客不甘安份的鐵證。

沒有人能阻擋射手座的好奇心,第一天等不到,第二天記者買了杯咖啡在對面等,黃昏時分店東終於現身。

一問之下,眼前白頭翁原來是風聞已久的廣告界經典人物吳文芳。26年前,黎智英為《蘋果日報》拍下亂箭穿身𡁻蘋果、立下「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創報金句的廣告;曾身陷囹圄的曾蔭權2007年競選連任特首的宣傳口號「我會做好呢份工」;八十年代「搭地下鐵路,話咁快就到」、「唔好意思」廣告,也是源自他的腦袋。

「上世紀嘅事嘞,不消提。」由耳順步入古稀,國際4A廣告公司J. Walter Thompson創意總監、四次代表公司摘下香港4A金帆大獎的吳文芳這位創意人認同,人生好奇、突破要緊,「think inside the box更要緊,人需要獨處讓思想發酵,才能天馬行空。」疫症下人人隔離,他尚嫌未夠,決定租下這個昔日在廣告公司上班例必經過之舖,揚言要建立鬧市中「一個人的圖書館」,刺激都市人思考,「可以租八個鐘畀你工作、睇書、諗嘢、又可以放空,如果有人可以互相分享故事更好,我願意當mentor(導師),甚至你想睇乜書我搵畀你。」

瑟縮樓梯底的怪舖只有數十呎,有個升高了的地台。吳文芳插了一支樹枝在入口的樓梯級,讓人攀進舖,像一個「脫俗」儀式。方寸之地別有洞天,架上放滿青山亂叠的書、三十年代的art deco單人梳化、舊廣告錄影帶、由早期Apple電腦主機改裝成的小凳、單人的陳年木書枱和凳,斗室散落店主的懷舊小玩兒。

「我由細捱到大,這裏一枱一凳每一本書都是我一個人搬的。」同時也是旅遊達人的吳文芳說,愛冒險、想做就去做的性格遺傳自母親,並開始說自己前半生的故事……

幾十呎的空間堆滿了吳文芳的書和小玩兒,提醒人think inside the box,行人路遊人如鯽,他䟴䟴腳懶理世情紛擾。

樓梯底舖甚具香港特色,吳文芳把半生愛書植入方寸空間啟發人。

留學加國 「一世都鄉下仔」

吳文芳並非生於書香世家,而是福建一個小漁村深滬鎮家春秋式封建家庭的大兒子,他形容為麻煩的家族和時代。「5歲前我未見過電燈泡,6歲嗅到汽油味會嘔,卻見識過炸彈。」那時福建與台灣開戰,吳文芳躲在祖屋的防空洞避難,親眼看見一個偌大的紅色炸彈,瞬間就「噝」一聲的瞄準金門發射,逾一個甲子前的畫面如今仍歷歷在目。

「其實我一世人都係鄉下仔。」白髮翁笑說,牽動着面上有故事的笑紋和梨渦。

吳文芳11歲來港,ABC都不識,被笑鄉下仔。17歲獨自離家負笈加拿大,在陌生地方孤零零地回味父母保護下無憂無慮的時光,英語不靈光又被稱鄉下仔,他像永遠活在不屬於自己的國度。「最嬲1979年我回流香港去見工,廣告公司話我作品幾好但無香港經驗,我㷫過焫雞!」

中四那年,因為美術老師經常帶學生欣賞畫展,耳濡目染下擁有極重好奇心的吳文芳愛上平面設計。由漁村到香港,他首次經歷文化衝擊,加拿大是更大的花花世界,他認識了電影、搖滾音樂丶大麻、酒精和做人態度。「嬉皮士唔着鞋,拖着破爛喇叭褲到處行,好自由。」

鄉下仔的心懷,才會如Steve Jobs話齋:「虛心若愚、求知若飢(stay foolish, stay hungry)。」

縱橫廣告界多年,做過不少獲獎製作,最難忘是拍好立克廣告,捕捉小演員鬼馬的神情,考盡團隊。「個細路眼神我拍了64 take,我將蠔油加辣椒、豆豉炒到超級難食,但佢竟然照吞。」吳文芳最自豪的企劃是在昂平360纜車發生車廂墜下事件後,為他們重建巿民信心。「貼了迷彩裙邊的纜車、玻璃車廂讓人可以在纜車結婚,改變人心是靠意識形態,其實啲車都不是新的。」

做廣告都是聽別人意見、說別人故事,但吳文芳悟到,「你太順從顧客,you go nowhere,要令個客信你,畀你有的放矢才可以雙贏。」

由福建小漁村到香港,由香港到外地,西洋文化對吳文芳影響甚深。

以飢餓的學習態度刨書,吳文芳幻想把魯迅的《阿Q正傳》繙譯成英文版。

26年前黎智英亂箭穿身𡁻蘋果的廣告,點子來自吳文芳。

2007年煲呔競選連任特首的宣傳口號「我會做好呢份工」,也是出自吳文芳腦袋。

曾中風昏迷 信人生要發酵

滾石不生苔,他是一個一生不能停下來的人,相信太陽之下有新事。一生最愛旅遊、創作和女人。2008年4月1日愚人節,上天跟吳文芳開了個玩笑,那天他突然中風。當時他回公司開會,五分鐘後突然感到頭暈,之後更撞到窗框不省人事,昏迷了三天三夜。

回望半生,他最希望是將看法、經驗傳給年輕人,終極夢想是到加爾各答路邊,用一年服侍窮困患病的老人。

「做咗呢行咁多年,知道好多人買咗書唔睇。」搬公司時,他原本想租個地方把舊書賣掉,後來又不捨得,決定自製密室讓人think inside the box。「刺激人自己去諗嘢、陳列創意,我可以跟你交流點子、電影、書,如果你做廣告腦閉塞,可以來這裏閉門開着冷氣,在嘈吵中安靜地想東西,你想喺度食燭光晚餐都可以,可以叫外賣,但限聚二人。」

「先書後贏」是他的哲學,跟他談書可以喋喋不休。他2006年創立的策略公司名為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不假思索),就是啟發自兩本他看了又看的書《引爆點》(Tipping Point)和《眨眼之間》(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同時變成了他一生追求的境界。「村上春樹其實比美國本土人更了解美國,他很jazzy很blue,某程度與我有點相似,美國佬有很多unreasonable的幻想。」他相信人生觀需要「發酵」,以飢餓的學習態度,加勇敢的好奇心,一直存檔的reasonable幻想,是繙譯魯迅的《阿Q正傳》為英文版。

經歷了2019年及2020年洗禮的香港,千瘡百孔。如果要為香港打廣告,達人會賣甚麼橋?我問吳文芳。

「大佬,這問題太深了。讓我想想或者你來想想,isolation is free。」他答。

在夜冷店買來的獎座,他配上「世界最有前途女朋友」標語,最緊要好玩。

曾替電視台拍深度旅遊特輯,著有《所以我旅遊》一書。

早期蘋果出產的電腦主機,被吳文芳改成小凳。

採訪:鄭天儀

攝影:謝榮耀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