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震撼戲院業界的新聞,是MCL母公司豐德麗承租尖沙嘴區本屬UA院線的K11 Art House餘下租約,並於3月1日開始生效。這單嘢本是戲院佬之間商業交易,與消費者無關,但電影迷嘈到拆天,原因是UA及K11 Art House Loyalty Club會員被賣豬仔,所存積分及入會費付之東流。戲院佬搵水不擇手段,無良蠱惑招千奇百怪,古已有之,罄竹難書。筆者今回細說從前,講吓春申舊聞。
70年代,鹹濕西片《輪上春》以出位鏡頭,名留本地色情片放映史。此事由來,是咁的,1973年8月該片於樂聲戲院和新聲戲院聯映,8月13日下午樂聲戲院突遭電檢處下令禁止放映。原來兩院雖聯線,但樂聲戲院所放的版本竟包含電檢處已刪剪的600餘呎內容。事後影片發行公司雖遭檢控,但過咗海就係神仙,電影票房滿堂紅,交罰款濕濕碎。
80年代凱聲院綫上映占士金馬倫作品《深淵》,原片全長三小時多,發行商金公主電影夠膽死剪走一半。公映版只有一小時半,後半部冇咗。當年觀眾全不知情,直至十多年後外國原裝DVD推出,才發現真相。另一荒謬嘢,是片商搞二次創作。例子之一,為大華院綫上映日本大師今村昌平名作《我要復仇》。電影內容不跟時序的,發行白癡,竟怕觀眾睇唔明,於是乎自行重剪片中兩場戲,劇情變了順序發生。
80、90年代港產片院綫是另一情況。舊時電影院使用菲林拷貝,放映速度為每秒24格。發行商要求影片不能超過90分鐘。一旦過長,戲院自行剪走一點兒。又或電影結尾不放映工作人員表(ending credit)。另一方法,是調快菲林機速度,放映時間可減少數分鐘。戲院大王太子陳旗下的總统戲院,出晒名調快放映速度,帶來的弊病是演員全部變咗雞仔聲。
數碼放映年代亦有騎呢嘢。多年前某電影節活動,放映的一些片子竟為藍光,而非4K像素。咁搞法,買票進場者當然呱呱叫,因視覺效果極差。之後戲院佬又度出新橋,去年日本領事館及文化部在UA K11搞日本電影節,主辦單位網頁係寫有「藍光放映」四隻字,但蚊滋咁細,阿茂都唔會留意。至於宣傳廣告,則隻字不提藍光,根本當觀眾係老襯。
撰文:區紹熙
本欄逢周二刊出
【光影漫步】
超級戲迷,嬉笑怒罵品評新片。漫步影壇細說從頭。著有《港產片真巴閉》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