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航集團上周五宣佈破產重整後,旗下海航控股昨公佈巨虧580億至650億(人民幣.下同),創A股紀錄,而旗下海航科技、海航基礎、渤海租賃、供銷大集均同時公佈預警錄得大額虧損,主要因為海航重整及疫情影響,需進行巨額資產減值虧損所致,旗下股份價格大跌、債券被降級之餘,亦需改變交易方式。
在海航系A股上市公司宣佈巨虧後,股價均表現不濟。其中海航控股、海航科技、供銷大集均跌停,渤海租賃跌9.4%,凱撒旅業跌2.6%,海航基礎僅跌0.6%。至於在港的上市公司,CWT(521)跌9.4%、東北電氣(042)跌1.7%、順客隆(974)無升跌,海航科技(2086)則升1.5%。
至於海航控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6隻債券,昨日起進行交易方式調整,改為僅在上海固定收益證券綜合電子平台上採取報價、詢價和協定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海航航空集團亦在深圳交易所發佈公告指,新世紀評級將其主體信用等級調降至AA-,展望為負面。相關債券昨日停牌,今日復牌後,交易方式將調整為僅採取協定大宗交易方式,維持原有淨價計價方式。
據資料顯示,海航控股、海航基礎、供銷大集存在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情形,金額至少達630億元,而涉及未能披露的債務擔保亦達到約460億元,而海航集團旗下子公司亦被債權人申請重整,涉及62家子公司,以上子公司債務相當於海航集團債務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