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亂世中,心不安,人不定,大批港人因國安法紛紛移民,無力遠走他方的港人惟有謝絕生育,避免禍延下一代。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昨撰文指去年首11個月生育率按年急跌17%,死亡人數則為46,414人,首次超越同期出生人口40,369人。羅歸咎「2019年下半年的香港社會不穩定」,有學者估計未來十年會維持較低生育率。
政府下月公佈去年人口數字,勞福局長羅致光昨發表網誌,指香港近年新生嬰兒數字持續下降,由2014年的61,290人減至前年的53,168人,去年首11個月新生嬰兒更按年大跌17%,只有40,369人。反觀香港人口高齡化,死亡數字逐步上升,前年死亡數字是48,106人,平均每天約132人離世,較2009年升18.7%。而去年首11個月有46,414人死亡,即平均每天約139人離世,按年上升4.4%,即去年死亡數字首次超越出生數字。結婚數字方面,羅指雖然去年「雙春兼閏月」,但首11個月註冊結婚數字按年下降逾四成。
羅致光預期受疫情及經濟影響,來年生育率或進一步下降,又將生育數字下跌歸咎「2019年下半年的香港社會不穩定」,又指只要香港經濟轉好,明年生育數字或會回升,2024年龍年效應下,生育數字亦會反彈。
他強調政府沒鼓勵生育的政策,因大灣區有足夠人口填補,估計大灣區人口未來十年增至一億,認為「是否仍要力爭提升本土生育率,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羅又指,資助安老宿位長者的粗死亡率由前年17.4%,增至去年18.2%,每天有13.5人死亡;而輪候資助宿位長者的粗死亡率亦由前年的17.3%升至17.9%。他指,去年流感個案大幅下降,加上武肺感染率不高,居住和輪候院舍長者的死亡率仍上升,應由其他因素所致。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指,現時與六七暴動後和80年代中英談判時期相似,生育數字均下跌,可見社會動盪往往是生育一大因素,而去年起考慮移民的人亦有增加。但他指自1997年起,適齡女士生產比率持續下降,但2019年前情況有所改善,估計社會事件後生育率會持續下降。
他又分析,本港過去10至20年人口增長依賴移民,而出生與死亡人口基本抵銷,估計未來10年仍會維持此情況。
去年懷孕的盧太指,前年清晨聽見西灣河交警射擊少年的槍聲,擊碎她生兒育女念頭,「完全冇諗過交警竟然開真槍射手無寸鐵嘅少年」,擔心子女出生後受苦,後來看見朋友發帖呼籲「請有良知的人生b」,避免藍絲家庭壟斷香港未來,才重拾生育想法,而在發現懷孕之際,剛巧是國安法實施之時,加上疫情困擾,「當時我拎住驗孕棒喺廁所喊咗半個鐘,好擔心佢將來處境,覺得自己會害咗佢」,後獲先生安慰,決心要教導女兒明辨是非,但也會考慮待女兒稍大後移民英國。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