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GameStop(GME)帶出金融革命,年輕網民力量震憾華爾街固有思維;新舊兩代人投資模式大不同,Tesla等美國科技股在疫情爆發後,破頂再破頂。本報越洋訪問20歲美國小夥子Jacob Friedland,他去年買入Tesla後,升值近六倍,回報拋離長年在證券界打滾的爸爸David Friedland。身為盈透證券亞洲總裁的David也不禁笑言:「是我看錯了!」
盈透亞洲總裁David表示,留意到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下稱IB)的美股投資客戶有年輕化迹象,兒子Jacob便是美股擁躉之一。Jacob現時仍是一名學生,就讀美國波士頓大學,他有爸爸這個股壇老手做領路人,約一年半前開始模擬交易。
不過,兩代人投資思維截然不同,David採傳統財務分析,批評Tesla估值過高,不信其股價能無限上升,對投資Tesla不以為然。
Jacob初生之犢不畏虎,雖然許多分析員指Tesla估值太高,但和身邊朋友相信電動車有前景,Tesla生產車輛質素好,「大家一齊講Tesla股價走勢,我睇好可以爆上,但爸爸覺得冇可能,因為他屬於保守穩陣型。我願意冒更多風險,亦好想去試!」
於是,Jacob去年4月決定於盈透開戶,用1萬美元建立「實彈倉」買美股,那時第一注買入的就是兩股Tesla,以平均價120美元(分拆前為600美元)左右,按Tesla現時約800美元計,升值約5.9倍。
Jacob指,炒股最令他感興趣的不單只可在課餘時間賺錢,「還學到怎樣尋找優質公司,對學習分析行業趨勢亦感興趣」。到去年第二季,Jacob逐步吸納Google、氫燃料能源龍頭Plug Power及領航標普500指數ETF等,作長線投線。
Jacob投資成績耀眼,David也要向兒子認低威,「原來我看錯了,他選擇買Tesla是對的」。
David表示,當初跟兒子研究Tesla走勢時,根本不信股價能見500美元(分拆前2,000美元),「但我不會去質疑市場,特別是目前環球央行放水潮及各項救市措施下,投資者尋求回報有難度,就明白點解大家偏好選擇具潛力科技股」。
此外,美股容許投資者以1股作為買賣單位,投資產品種類亦廣泛,包括期貨、期權、交易所買賣基金、外滙及互惠基金等,David相信,這亦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開美股戶口的原因。
不少香港年輕人抵着時差、通宵達旦炒美股,其中facebook、Spotify和Airbnb是熟悉名字;電動車概念股如Tesla、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是十大熱炒美股;美股ETF如QQQ、SQQQ及ARKK也受本地用戶追捧。
具中資背景、以香港為基地的富途證券在美國上市,意外地,即使客戶多是港人或內地客,平台上的美股交易額在去年第二及第三季均高於港股,單計去年第三季成交量錄5,645億美元(約4.37萬億港元),佔平台上交易總額55.6%。富途指,香港付費用戶約有41萬,約七成用戶有買賣美股習慣。
富途證券國際(香港)市場部總監蔣沂吟補充,千禧世代的用戶人數增加,「這群用戶特徵是精通科技(tech-savvy),他們自小已用Instagram,對網絡及App服務有需求」。
富途牛牛在平台上設立「牛牛圈」討論區,冀延長股壇新兵在App的停留時間,用戶登入後活動不止落盤買賣,停留時間可達20分鐘,「用戶不只落盤或睇價格走勢,又會到牛牛圈跟其他戰友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