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債纏身】中共建政後最大規模破產重整如箭在弦,海航集團首批重整的公司就有63間,集團旗下的海航基礎等三間上市公司昨日凌晨更「自爆」千億資金問題。內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駐海航的聯合工作組去年進駐後花了數月,才弄清集團及旗下2,000多間企業的資產情況,此前無人清楚集團錯綜複雜的債務,集團希望未來兩年海航能穩定發展,於五至八年內償還債務。
海航集團前晚發表申請破產重整的聲明,旗下三間上市公司海航基礎、海航控股以及供銷大集昨日凌晨自揭問題,爆出被債權人申請重整,多間子公司同被申請破產重整。如海航基礎稱,旗下國際旅遊島、海航機場控股、三亞鳳凰機場等20間子公司;海航控股公告的新華航空、長安航空、山西航空等10間子公司;供銷大集公告的寶雞商場、西安民生等24間公司。
海航基礎、海航控股以及供銷大集另在公告中詳細披露大股東及關聯方佔用資金、未披露擔保等情況,如海航控股違規佔用資金380.2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459億港元),違規擔保276.57億元(約334億港元);海航基礎分別為44.6億元(約54億港元)和144.94億元(約175億港元),供銷大集則為190億元(約230億港元)及43.83億元(約53億港元),合共涉額高達千億元。
接近工作組的人士分析:「這些上市公司雖然有自己獨立的股東會、董事會,但並無話語權,尤其是沒有財權,海航集團、上市公司及其他關聯公司的資金往來沒有防火牆與隔離措施……這最終導致大股東巨額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他又指,海航系公司上繳財權,並由海航集團計劃財務部統一調配資金,「海航系公司之間的資金往來數萬億……到最後流動性出現危機時,十個鍋只有七、八個蓋。」
迄今,海航系至少63家公司同時被申請破產重整。財新網指出,這63間只是首批破產重整化解風險的公司,佔比海航系整體債務約60%。意味未來將有更多海航系公司進入破產重整。北京海航員工指出,自去年以來,海航北京公司員工數量大減,其所在部門僅剩少量員工。海航集團表示,破產後將通過債權轉移、股抵債等方式降低負債,同時引入新投資者,為公司帶來資金支持發展,可以「時間換取空間」。
海南省政府聯合工作組去年2月進駐海航集團,知情人士稱,工作組此前未預料到破產重整,「因為他們當時被告知的情況並沒有這麼嚴重。」工作組花費數月時間徹查海航系2,000多間企業的資產、負債、關聯往來等等,才理清集團所有枝節。又透露,經歷近300間債權機構無數次會議,破產重整方案終獲80%債權機構支持。集團期望於五至八年內償還債務。
《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