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街封漏網 順安大廈現11患者

碧街封漏網 順安大廈現11患者

【本報訊】政府日前突襲油麻地碧街,封鎖民區強迫居民檢測,結果僅找到一名確診者,而緊貼受限區域的順安大廈,昨日新增三宗確診個案。居民批評政府封區劃界不準確,當區區議員李偉峰亦質疑,突襲式封區「冇乜效益,亦都冇必要」。

區議員斥政府措施「唔科學」

油麻地東安街順安大廈昨日新增三宗確診個案,包括一名81歲退休婆婆,與其同住的菲傭亦確診。同一大廈另一樓層單位亦新增一名印傭確診,順安大廈現有六個單位有確診個案,涉及11人,分佈在四個不同樓層,每個座向都有個案。

順安大廈緊貼上周二被突擊封區的油麻地碧街、東安街受限區域,當晚政府強制約330名居民檢測,但結果僅找到一名確診患者,受限區域內的順豐大廈過去14日更只錄得兩宗個案。反觀順安大廈卻出現大爆發,油尖旺區議員李偉峰形容近日的措施「唔係好科學,唔係順(疫情)個勢去做,係有啲奇怪」,對當局防疫措施的準則感疑惑。

李偉峰認為,順安大廈爆疫證明當局封區「冇乜效益,亦都冇必要」,重申「你唔封關,封幾多次區都唔會做到零確診,源頭係咁入嚟,啲菌唔會餓死囉」。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指出,順安大廈早前被列為強制檢測,個案上升屬預料之內。由於大廈確診個案「比較散」,不同座向都錄得確診,暫未有垂直傳播的迹象,估計居民透過公用設施如升降機播毒,會視情況採取進一步措施。

順安大廈出入口門外貼有確診個案及檢測中心資料的通告,又規定大廈居民叫外賣,必須在大廈外交收。居民葉先生非常擔心大廈爆疫,認為政府早前封街行動的區域並不準確,批評「嗰日封(油麻地碧街、東安街)check咗300幾人,先得一個咋嘛,但我呢棟大廈(喺之前封鎖區域嘅)隔離咋喎,嗰日如果封埋嘅話,可能就可以搵多咗六、七個(隱形病患)出嚟喇」。

另一居民郭先生得知大廈有多個單位有爆發,但表示不太擔心,因為除了出門買飯外,不會經常出門。他說已有心理準備,「都唔會擔心,因為都封過一次,不過嗰次咁啱未到呢個位,封到前面吖嘛」。來自尼泊爾的Kabya居於廣東道,對附近區域爆疫略有所聞。他認為突擊封街並非最理想的做法,住戶未必在家或未作好準備,會影響封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