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報告:無助打擊罪案

國際報告:無助打擊罪案

【本報訊】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聲稱,在各類型騙案使用的本地電話卡中,有八至九成是「太空卡」。但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曾發表報告指,沒有實際證據證明實名制與減少罪案有直接關係。有業界人士認為,電騙騙徒仍可以用軟件修改來電顯示,炸彈狂徒不會因要買外國電話卡而放棄計劃。

記者會上,區志光大篇幅列舉涉及「太空卡」的各類罪案,包括電話騙案、人蛇偷運、製造土製炸彈、販運毒品和恐怖活動等,其中電話騙案由2018年的615宗,增至去年首11個月的1 108宗,涉及共5.63億元。在去年首10個月錄得的網上購物騙案,涉及3,000張本地智能卡,「太空卡」佔89%,各類騙案中儲值卡佔比82%至90%,在嚴重刑事案件中,有關比率亦達七成。

有記者問區志光,若騙徒改以外國電話卡犯案如何追蹤?區志光指外國電話卡不受影響或規管,但實名制已增加犯人犯案成本。

港府文件引用GSMA去年數據,指稱全球已有約155個國家或地區實施儲值卡實名制安排。翻查資料,GSMA早於2016年發表研究指,當時無實際證據顯示實名登記與減少罪案有直接關係,而全球當時約有15億人無任何形式的身份,電話智能卡實名制會奪走其舉報犯罪、以至撥打緊急服務求救的權利。

方保僑:騙徒可改來電顯示

2013年,GSMA曾就電話儲值卡實名制發表「白紙研究報告」指,墨西哥於2009年實施措施,三年後便廢除,理由是實施時錯誤地認為罪犯會以實名登記的電話卡犯罪,但實名制不只無法保證用戶資料準確,更可能製造身份盜用的受害者。

GSMA在同一份報告以中國作為私隱被侵犯的例子,指出中國內地早於2010年實施實名制,名為「Xiao Wang」的受訪者擔心個人資料會被洩漏及濫用。報告並引述意見批評,個人資料會成為政府的監控工具,有助警察監察市民參與勞資糾紛或示威。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對實名制打擊部份罪案的效果亦有保留,認為騙徒只須用軟件修改來電顯示,便可以假裝其他電話號碼,估計措施難以打擊電騙案,或只是令犯罪分子購買內地已登記的「預付卡」,炸彈狂徒不會因要買外地電話卡要放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