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黑眼圈的恐龍 - 葉一南

有黑眼圈的恐龍 - 葉一南

吃飯拍照,上IG放閃,已成新常態。當Food porn成為社交錢幣的時候,大家又知否全球發佈最多的食物是甚麼呢?

留意這些訊息,首先是好奇,想知道現今世界發生甚麼事;其次是年紀漸長愈來愈脫節,跟貼市一些,希望不會太早被淘汰。人心難測,以前靠估,現在互聯網有數據,真好。2020年資料未出,再上一年的統計如下:全球在網上出現最多的食物,並不是蛋糕、雪糕或牛油果吐司,而是pizza,有三千七百萬個posts!古怪之處,這些帖子不來自意大利,而是從美國發出,尤其是紐約。有人說紐約是美國最多美食的城市,數字不騙人,當地人至愛還是薄餅,更可能是有菠蘿的那款,激死意大利佬。查實pizza的樣子不怎麼樣,何以放閃?所以,知道排第二是漢堡包,也不驚訝,美國人畢竟粗野,今次有憑有證。

第三是壽司,意料之外,有趣。十大當中八款是西方食品,東南亞最高代表為日本,外國人從前不習慣生魚片,要改變他們口味不容易,究竟壽司成功征服世界是甚麼原因?有說是味美、健康、簡單,我很懷疑,會不會更多是日本這國家形象好,夠exotic,所以chill?一款食物受歡迎,從來不單純靠味道,「壽司如何衝出國際」是一條博士課題,希望有高人指點。有數據便有真相,另一款東南亞食物最多人放上IG是越南Pho,排第六。我一直以為五彩繽紛的甜食最熱門,原來只有排第五Macarons上榜,亦是唯一的法國食物在十名之內。可能因為國內不用IG,所以沒有中菜的份兒?否則,會是北京填鴨、麻婆豆腐,或是點心嗎?可惜,永遠不會知道答案。

把地區縮小一點,看看東南亞。排第一是壽司,第二是Pho。第三是Kimchi,合理,韓風正盛,應佔一位置。最近Netflix有一套紀錄片,《Korean Pork Belly Rhapsody》,關於韓國人對豬腩肉的執迷,拍得比《Chef’s Table》好,看得人口水直流,不知韓燒有否一天會是IG霸主?第四是烏冬,第五是蕎麥麵,日本完勝,沒有異議。跟着是泰國Pad Thai,印尼Nasi Goreng,然後是垂直穿在鐵棒上,在爐火前轉圈的中東烤肉Shawarma。奇了,Shawarma也排第八,反而緊隨在中國之後,網上用户人數全球第二的印度,IG用戶近億,竟然榜上無名?咖喱是英國最instagrammable的食物之一,在印度本土,反而是拼盤Thalis及早點Idli最多人放上網,外國人看印度菜明顯不一樣,少了助攻團隊。看清楚了,pizza、漢堡、粉麵,帶着澱粉的comfort food永遠主流,唯一精緻食物是壽司,異軍突出,必須佩服日本人。

整個南美洲最火熱是秘魯檸汁醃魚生Ceviche,以及智利的Empanada烤餡餅。當地食家堅稱是本地口味,說法牽強,應是西班牙傳過去的食物。幾年前在利馬及聖地牙哥的名店試過幾回,坦白說,我寧願吃烤馬鈴薯及粟米好了。相較之下,非洲的IG寵兒有趣多了,排第一的是Palm Oil Stew,棕櫚油燉肉,未吃過,看YouTube示範已知美妙。用棕櫚油把大量紅椒茸及乾葱慢炒,然後加入魚湯以及牛肚牛筋等雜肉慢火燜燉,再找一大把魚乾提味,煮出紅色一大煲,隔着電腦嗅到香味。毛里裘斯的八爪魚咖喱亦跑出,原來是印、歐、中影響的菜式,上了一堂地理及歷史課,雖然,此生未必去這地方。

年紀會令我成為恐龍,不喜歡這感覺,更不想太快做老海鮮,所以我寧願變互聯網控,最新最貼地的資料在彈指之間,只可惜資料太多太有趣,永遠都不夠時間,近年長了二個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