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的寧靜 - 杜杜

星辰的寧靜 - 杜杜

我心目中的世界十大名片包括了大衛連的「沙漠梟雄」(Lawrence of Arabia 1962年)。此片的藝術成就和它的歷史正確性這裏不論。我今天只想提出片中的一點來談談:美國記者Jackson Bentley(是個虛擬人物)訪問羅倫士(T. E. Lawrence 1888-1935):「沙漠有何吸引?」他答曰:「因為清潔。」這分明是遁詞。記者也只得無奈苦笑語帶諷刺回道:「這話教人茅塞頓開。」真正的答案可以從羅倫士的傑作「智慧的七柱」(Seven Pillars of Wisdom 1926年)裏面找。在書中的卷首有一首四節題詩,說是獻給S.A.。這個S.A.就和莎翁將十四行詩集獻給的W.H.一樣,成為千古之謎。詩中的第一、二節,可以胡亂譯成白話文如下:我愛你,因此我將人潮引入雙手,並且將我的遺願用星辰書寫,橫跨在天空之上;這是為了給你自由,亦即是那七柱華廈,好讓我來到的時候,你的雙眼會為我而發出光芒。/死亡似是我路上的僕從,直到我倆接近,你在等待;在你微笑的那一刻,死亡卻以憂鬱的欣羨跑在我前頭,並且將你奪去,捲入他的寧靜之中。

羅倫士帶領阿拉伯人對抗土耳其,那是歷史上的阿拉伯起義(the Arab Revolt 1916年),有人認為起因是英國人視這次起義為大戰策略上的一步棋,而羅倫士亦不外是政客手中的棋子。但是羅倫士私下有他自己的一套。有人發現羅倫士用鉛筆在一本書的空白處寫下:「我為了替他解憂,我為了他的自由而戰,但是他卻先我而去。因此我將禮物丟棄,再也無法得到休息與平靜。」因此這件歷史性的起義的核心,起碼對羅倫斯而言,始終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情。

書中的第一章亦呼應了題詩中出現的星辰和寧靜:「我這故事中的一些邪惡本來就存在於我們的處境之中。幾年來,我們在赤裸的沙漠之中隨便共處,活在麻木不仁的蒼天之下。白天,烈日蒸炙我們;強風把我們鞭笞得頭暈目眩;夜晚,露珠沾漬我們,那無數星辰的寧靜,使我們顯得渺小脆弱。」在「沙漠梟雄」這電影裏面,羅倫士初到沙漠,也曾短暫地仰望那無限寧靜的星辰,鑽石一般撒開在一片深藍的天空上。

「無數星辰的寧靜」,原文是the innumerable silences of stars。若是碰到不解其中味的老師,會順手改為更為通順合理的the silence of the innumerable stars。但是羅倫士用的是詩的語言:那抽象的寧靜變成了一顆顆看得到的星辰。而星辰,從但丁以至到安東聖修伯里,皆被借作紛亂世界中的一點遙遠的理想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