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庭園侘寂 雲海傳奇

野人周記●庭園侘寂 雲海傳奇

三年前初秋,離開藥師澤溪谷,晨光熹微之際,我們向雲之平(雲ノ平)進發。尚未熱身,一開始便來段500米的急坡,攀爬兩個半小時後,終於穿出森林,到達海拔2,464米、平緩開揚的「阿拉斯加庭園」。

木板道穿越高山濕原,散落在草原上的池塘,似跟周邊熔岩和樹叢絕妙配置,加上盛開中的高山植物群落,就像園丁精心建造、散發着侘寂美學的日式庭園,置身其中,便會明白,為何這裏的大小區域,奧日本庭園、瑞士庭園、希臘庭園、阿爾卑斯庭園、祖父庭園……都以「庭園」命名。在這些天然庭園中流連忘返,繞過祖母岳北麓,一小時後,終於到達雲之平。

雲之平山莊 童話般小木屋

雲之平是飛驒山脈(北阿爾卑斯山)最深處、黑部川源頭的一個平緩熔岩高原,屬中部山岳國立公園的高山特別保護區,也常被稱為「最後的秘境」,皆因追溯歷史文獻,在昭和時代(1926-1989)之前,幾乎找不到任何紀錄。雲之平別名「奧之平(奥ノ平)」,「奥」在日語中含深處、遙遠之意,往雲之平,可從黑部湖水壩、新穗高溫泉、裏銀座等不同地方出發,均為兩天或以上的步程,從折立起步的路線是最短的,是我們今次走的路線,也得用一天半時間。1956年開通的「伊藤新道」,從湯俣溫泉出發,本來更短,但已荒廢多年,一般人難以通過。

雲霧忽然襲來,頓時身陷五里迷濛中。雲之平名字的由來,據說是因為從周圍的山脊線眺望時,經常被雲層覆蓋,看似「雲的平原」,但也有說在融雪期間,殘雪與融水形成的圖案,像蜘蛛一樣(日語中蜘蛛與雲均念作kumo)。雲霧散開,一幢童話故事般的木屋在小山崗頂現身,這是我們午餐地點,雲之平山莊。

「好美……」同行山友不約而同地,禁不住輕聲讚嘆。新近重建的全木造山屋,粗大的木樑、光潔的木地板與牆身、典雅的火爐,還有山莊主人精心佈置:掛牆上的風光和家庭照片,高級音響……充滿家的感覺,又彷彿身處歐洲某處的私人度假屋。這也不奇怪,現任莊主伊藤二朗夫婦,基本上以此為家。不過我們所說的美,其實是指窗外的風光。

第一代莊主初臨此地,相信也是同樣的讚嘆。伊藤二朗是山莊的第二代主人,他的父親伊藤正一、亦即是山莊創建者,是日本岳界傳奇人物,也是山岳攝影家、山岳文學著作《黒部の山賊》的作者。早在明治時代,獵人在黑部山谷每個角落尋找獵物,大東礦山公司亦已在附近的高天原開採輝鉬礦,直到近代登山運動興起,雲之平仍然很少受到關注,山區居民仍保持以古老的方式,依賴採獵天然資源為生,就連有「黑部之主」之稱的登山家冠松次郎,對雲之平似乎也不特別感興趣,覺得「沒甚麼可看的」,伊藤正一是從不同的角度讓世人認識黑部源流魅力的第一人。

山莊的佈置,很有家的溫暖感覺。

發現烏托邦 「山賊」助建山莊

1923年生於松本市,伊藤正一在8歲已登上木曾御嶽,年輕時一直在整個北阿爾卑斯山區行走。原任職航空工程研究員,二戰戰敗後失業,經上高地一位經營山屋的朋友轉介,買下三俣蓮華小屋的經營權。在探索山屋周邊地區計劃開拓新的登山路線(即前述的伊藤新道)之時,首度接觸雲之平,絕美景色,在他眼中,儼如發現烏托邦。在他的著作《黒部の山賊》中提到的「山賊」,其實是四個在黑部深山採獵為生的當地人,被外界誤會是土匪,伊藤正一跟他們相遇結交,並在他們協助下,陸續建造成湯俣山莊和雲之平山莊。 作為日本勤勞者山岳連盟的創始人,他一直熱衷推廣登山運動發展,至2016年6月以93歲高齡逝世。

離開雲之平,我們繼續向高天原方向進發,翌日登上赤牛岳,頂上向南方眺望水晶小屋和三俣山莊(舊三俣蓮華小屋)所在地,東南方的深壑之處,便是「伊藤新道」穿過的湯俣川溪谷,伊藤正一當年獨資開拓的路線,基本是溪谷絕壁上的木棧道,失修多年,現在只能以溯溪方式行走。「復活」新道,一直是伊藤父子的夢想,日本岳界近年亦有討論,也許有天,可以來一次穿越,一踏這傳奇之路。

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