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BNO居英簽證明天(1月31日)正式開放申請,港人心動之餘,也擔心無法維持生計而舉棋不定。成功在嘗試,僅持中三學歷的港人Benny傘運後帶着懷孕妻子離鄉別井,到英國重新生活。初到貴境不諳英語,Benny堅持不去唐人街打工,務求盡快融入英國生活。幾經努力,他現時已能在英倫站穩,養活一家六口,更擁自家車隊專門接送移英港人。
2014年雨傘運動雖未對當時的搬運工人Benny造成實際影響,卻在他心中埋下移民的種子:「政府好荒誕,好多嘢擘大眼講大話,有能力嘅唔想留喺呢個地方。」Benny今年38歲,太太是一直在港生活的第二代英國公民,兩夫婦在傘運後一直想離開,半年後太太懷孕就坐言起行,從香港新田圍的公屋,搬到英國南邊小鎮皇家唐橋井(Royal Tunbridge Wells)。
只有中三學歷,Benny經常自嘲英文差:「就算識講,人哋都聽唔到,因為發音唔同。」初抵埗時,麥當勞還未有自助售賣機,英國亦不像香港有號碼點餐,Benny不但買不到食物,連向店員索取一支飲管也溝通困難。
拿到配偶簽證後,他即在附近中式餐館送外賣,月薪不足5,000港幣,惟有邊做邊繼續找工作。有朋友介紹他去唐人街的中式超市上班,但他婉拒,堅持申請本地機構的工作以盡快練好英文融入英國生活。其後他獲得英國一間大型送貨公司的面試機會,「我帶上藍牙耳機,太太則在耳機另一邊,充當人肉繙譯機,將僱主的問題快速繙譯,指導我如何回答」。他又拍下申請表格傳給太太,請教她如何填寫,最終獲聘為送貨員。
上班初期,經理和同事對話他一句也聽不懂,純粹靠估,不敢搭訕。但Benny未有氣餒,每天下班後溫習英文生字,硬着頭皮慢慢學。半年後,他逐漸能與經理溝通,自薦在貨倉當夜班執貨員。
生活漸趨穩定後,他在網上出售汽車機械零件,又考獲當地的士牌,跟朋友開設的士公司,專門私人接載客人往返機場或接送小孩上學。同時身兼五職,但他每月稅後收入最多僅約3,000英鎊,扣除油費保險等成本後最多只有數百鎊落袋。隨着三名子女陸續出生,妻子需全職照顧家庭,他一家省吃儉用,只在特定時間光顧超市買減價貨。
今日Benny已是有自家車隊的老闆,專為來英港人提供點對點貴賓接載服務,每月扣除所有開銷和生活費後有約2,000鎊落袋,「我主要做香港人生意嘅,所以認識唔少新移民過嚟嘅人,佢哋又轉介畀其他打算移民嘅港人,疫情下本來無乜生意,但因為香港移民潮,所以對我反而多咗生意」。
移英六年歷盡艱辛,Benny看着三個子女在偌大草地玩得不亦樂乎,加上太太懷着第四胎,可謂苦盡甘來。他勉勵港人如有心來英,不必過份擔心生計,「好似我咁唔識英文又無讀大學,都可以靠雙手起家,香港人無嘢話唔得嘅」。
■特約記者梁琬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