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星期便到農曆新年,酒樓食肆以往團年飯定單年年爆滿,惟今年受疫情持續影響,晚市堂食放寬無期,巿民首次無法外出食團年飯。各行各業疫境求存,為團年飯注入新意,其中上門私廚成為大熱,不少失業、停薪廚師轉型殺出血路。本報直擊一對私廚夫婦上門煮飯、洗碗一腳踢,農曆新年更不收爐,預約單由年廿七排到年初五。
記者:郭美華 沈彥恒 張景昕 攝影:江子堯
「我嘅招牌菜係乞兒雞,仲有秘製鮑魚、蒜香烤焗虎蝦!」餸菜擺滿枱,香氣四溢,阿耀任職廚師20年,早前與太太Crystal獲朋友邀請到家上門煮飯,一展廚藝。二人早一晚已開始醃製乞兒雞,並用泥封好,翌日親自到街市選購新鮮鮑魚、大蝦、蔬果和鮮花等,然後帶備焗爐、20多樽醬料及一堆砂煲罌罉,上門煮賀年飯。
阿耀原本「夫婦檔」在西貢經營私房菜,但兩年前業主大幅加租而結業,Crystal指:「當時有批熟客日日嚟食,大家變成朋友,我膽粗粗問佢哋介唔介意我哋上門煮,佢哋又OK,於是開始做私廚。」不過,當時私廚並未流行,生意量不多,其後一直想找新舖東山再起,可惜又遇上大爆疫,政府禁堂食及限聚令政策朝令夕改,令他們卻步。
沒想到疫情反而令私廚起死回生,Crystal憶述,曾有客人原本訂了酒店餐廳為丈夫慶祝生日,但因酒店有住客確診,遂改為找他們上門煮飯慶祝;也有上市公司董事怕感染,請私廚到會所準備晚膳。現時每月接單12宗,比初時急增5成,按一個五人家庭計,每次出動煮飯連善後要花四小時,僅獲利二千多元。不過Crystal直言,每次他們只會以朋友身份上門煮飯,以免觸犯法例。
疫情下,私廚成為搶手貨,本港現時至少有3個私廚服務平台,共有約300名私廚任由市民選擇,不論中菜、西餐,就連意法日式菜的廚師都有,收費由每位200多元至2,500元不等。其中一個平台負責人吳先生指出,私廚行業早在數年前已冒起,在疫情下日漸流行,且吸引不少廚師加入,當中包括停薪、失業的廚師,更有酒店大廚等,為了生計,私廚只好鋌而走險走法律罅。
他透露,廚師每次上門煮飯,包買料、煮飯、洗碗等,保守可賺逾1,000元,其中西餐利潤較高。現時其平台已由3名廚師增至10多人,生意也由疫情前每周3、4單,增至每日至1、2單,新年檔期更由初二排至初六。對於當私廚被指犯法,他認為不應列為違法:「師傅幫人買食材、上門煮,等於你請工人落街買餸返去煮,如果有問題,陪月、工人都有問題啦!」因為根據《食物業規例》規定,任何人不得無牌經營食物業,在其處所處理食物及出售膳食,否則即屬犯罪,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過去五年(2016至2020年),署方無牌經營食物業作出逾15,900宗檢控,但並無回應有否檢控過上門廚師個案。
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指:「咁嘅環境下,(廚師)都要生存㗎!」他認為如果私廚是個人性質,「當佢朋友邀請上去煮嘢食」,政府執法也不應太嚴苛,並要檢討法例,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