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沽空機構看淡GME,被散戶出手挑戰前,GME沽空比例超過100%,意味淡友借了超過100%的流通股份去沽空。沽空比例之高引起市場熱議,更令人關注是否有人正「無貨沽空」。
惠峰國際發展董事張玉峰解釋,沽空比例可高於流通股100%是因借上借所致。理論上,當沽空比率達100%後,有份沽空股票的淡友須向好友購入所有流通股,才能夠平倉;若沽空比率超過100%後,須再買貨先平一部份倉,等持貨者有貨沽更多的貨,才能平倉。但他認為無貨沽空出現的可能性極少,因為淡友總有方法借貨,關鍵是價錢的多寡。
他又指,美國及香港沽空操作一樣,散戶一般向證券行借貨沽空,沽空機構等大戶則向大行取貨。
至於美國證監會(SEC)早禁止無貨沽空,但由於監管存在漏洞,美股的交投活躍,交易平台可自動安排交易,至今有關行為仍不時出現。
是次散戶挾爆倉,令多個美國對沖基金縮減賭注。摩根士丹利指出,客戶在周一及周二競相沽出以孖展購買的證券頭寸,為近十年來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