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着力突襲封區,但追蹤個案不力。本報發現,過去三天共有124名患者,沒有呈報過去14天任何行蹤,佔期間本地個案總數65.5%;當中37宗即接近30%,更是源頭不明的病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相關比率太高,很可能因此走漏許多個案,強調當局有必要找出源頭不明患者去過的地方,「唔係點分析疫情、掌握爆發嘅『熱點』,咪永遠落後」。
本周一至周三共有189宗本地個案。本報統計後發現當中124名患者,在衞生署的確診個案到訪大廈表沒有任何紀錄,代表他們沒有呈報行蹤。
數據顯示,這124名沒行蹤患者當中,49人屬於本周一確診個案,佔當日本地個案69宗的71%,三日內最多。當日正是政府耗費3,000人力,勞師動眾完成圍封佐敦疫區的翌日。
進一步分析這124名病人,34人報住佐敦、油麻地/旺角、深水埗或紅磡四個指定區域,較多位於油麻地廟街、炮台街一帶;其餘則遍佈將軍澳、柴灣、牛頭角、青衣等全港各區。此外,37人屬於源頭不明個案,更是佔整體29.8%;巧合的是,當中一半以上(20人)也是屬於周一呈報的個案。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此反映衞生署在流行病學追蹤不理想。他指出,一般市民「點都會出街,好難過去14日都留喺屋企,特別係最近嘅個案並唔係啲安老院長者居多,有出街就應該有得呈報」。
他續指,即使最近政府在指定區域揪出個案,但也不應該隨便假設他們在社區內或大廈內受感染,「如果係相關個案,都仲講得通,但源頭不明個案,佢始終有個感染源頭,只係你未搵到,如果佢14日內冇出過街,但又受感染,係好奇怪嘅事」。
他認為政府不能只靠「突襲封區」控疫,應先做好最基本的流行病學追蹤,否則難以掌握疫情爆發「熱點」,尤其是四個指定區域以外的源頭不明病人,他們或已在社區傳播,及早了解他們的行蹤,才可避免落後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