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在《星島日報》和《南華早報》看到一段訃聞,知道譚尚渭教授於1月1日安詳辭世,安息禮已於1月25日在大埔那打素醫院小教堂舉行,隨即移柩和合石火葬場火化。因疫情限聚令關係,安息禮只限20人,家人低調舉行,很多門生故舊,未能參加,視為憾事。
譚教授生於1934年,在香港土生土長,1958年及59年獲香港大學理學士及碩士學位,繼獲獎學金往英國諾丁漢大學深造,1964年得化學博士學位,1965年加入中大崇基學院任化學系講師,之後逐步晉升至講座教授,曾任崇基學院院長(1977-1981、1988-1990),中大研究院院長、中大副校長(1990-1995),於中大服務31年,在教學、研究、行政方面貢獻良多,於崇基書院建設及發展,功績有目共睹。前中大副校長、理學院院長及新亞書院前院長黃乃正教授和現任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皆是譚教授的學生。
譚教授自中大退休後出任香港公開大學校長至2003年,其母校諾丁漢大學向譚教授頒發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左丁山與譚教授結識,緣於賽馬。1990年代初,聯合書院院長李卓予教授(生物化學系)組成一個賽馬團體,名為Tolo Syndicate(吐露團體),創始成員有譚教授、黃鈞堯教授等,成立後廣招成員,李教授邀左丁山加入,後來又有一位池醫生,池醫生找到他的聖士提反書院同學吳光正和鍾普洋加盟,最後李國章校長也參加了,共有十多人,因左丁山論輩份及地位,皆排榜末,正是有事弟子服其勞,幾年後居然成為賽馬團體三位主理人之一,負責與馬房聯絡事務。當初團體購入第一匹馬取名「吐露明珠」,未曾出賽腳已有裂痕退役,補入第二匹,因覺明珠易碎,鑽石難崩,取名為「吐露金剛」,怎知道又是未出賽便有腳傷退役,養馬三年,花費百萬元,一眾成員還沒到過沙圈,曾給明報周刊八卦欄取笑。譚教授等沉住氣再買入第三匹,左丁山指出或有第三次幸運,建議不以吐露為名,改用「鞍山蒼蒼,吐露洋洋」的鞍山,為馬匹取名「鞍山駿馬」,竟然勝出四場,團體成員遂吐氣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