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港人案」案過後,盧思位的律師生涯宣告終結。接受本報視像專訪時,難掩心中黯然,「肯定是做不成律師了」。他解釋,他還能提供一些法律服務,包括法務諮詢,以公司員工身份出庭作民事案件代理等,但要再涉足刑事案已很困難。他只希望中國40多萬名律師中有更多人走出來幫助弱勢,化解社會矛盾。
談到日後的生計,盧思位反倒風輕雲淡,他坦言收入會減少,但不做維權案,生活還不至於出問題,「這麼大的市場,餬口還是挺簡單的。」他說,「只是從做律師轉型,心態上有個適應過程。」
「我看到可憐的,弱勢的人,心裏就不舒服」,盧思位說,弱勢與否不在於財富,任何人都可成為弱勢,「你是犯罪嫌疑人,就是弱勢;在醫院躺在手術枱,也是弱勢,身份是可轉換的」。12港人,在他眼中,就是弱勢。他續指,原以為偷越國境只是簡單案件,為港人辯護,正好是內地向港人展現司法透明的契機,「我們律師就是按照法律為他們爭取辯護權,而他們的權利是否得到充份保障呢?這個事兒,大家都看到了。即使他們(官方)說他(被告)委託了其他律師,我作為家屬委託的律師,我也有權核實,這是法律,是邏輯,有時候要講天理」,提到案件,盧思位難免激動。
盧思位多次提到自己脾氣不好,「跟家庭教育有關,我父親是地道的農民,對子女很粗暴,我挨打也不少,然後我叛逆心重,脾氣容易被點燃。我會先跟你講道理,但道理講不通,我就要火起來了」。盧受12港人之一的喬映瑜家人委託,但在當局阻撓下卻連當事人都未見過,其間少不了爭吵。「你就發現他們(辦案機關)不講法律,惡意解釋法律,那我就提高分貝,就吵起來了。哪個律師也不願意跟公安、檢察院吵架。」
在農村長大,盧思位見盡貧苦無助,「我知道窮人家的艱難,我考上學校生活才算體面」。他回憶大學二年級,讀到美國民權律師克拉倫斯‧丹諾(Clarence Seward Darrow)的作品,盧思位折服於丹諾為弱勢勞工辯護時的普世情懷,「我希望做這樣的律師」。
他身為維權律師第一次受官方施壓,是2012年代理拆遷案,當事人遇襲,「腳被砍斷,頭上有兩個洞……賠了100多萬,但這個人就殘廢了,我是覺得不夠,一個健健康康的人……」盧思位有點兒說不下去。盧思位這幾年跟進過無數案件,有些人得知他被吊證,還特意送錦旗給他以示支持,他卻覺得所做的事效果不明顯。他睜大雙眼問記者,「你去過北京嗎?國家信訪局門口,人多得把你嚇死!」
訪民被粗暴阻撓屢見不鮮,維權律師同受打壓,《2019中國維權律師年度報告》統計,該年至少有210宗律師被侵害權益個案,涉及71名律師,7人被吊銷執照。盧思位指,對於自己因協助12港人而失去律師資格,他沒有絲毫後悔,「只覺得遺憾」,一方面覺得沒能見到當事人,另外,對於未能再以律師身份幫助弱勢,他也心有不甘,「如果沒吊證,我還能幹個十來年,現在就這麽出局了。」
他認為,國家一定要走向法治,只有這樣,老百姓才安全,執政者也能安全,「官方總覺得我的苦口婆心是居心不良。」對於內地法律界,他唯一的願景是希望更多律師走出來。
對香港人,盧思位坦言近年內地與香港確實有隔閡。他認為,兩地有許多可互補之處,而香港許多文明沉澱,包括法治精神,值得內地借鑑,他寄語港人多與內地做民間交流來彌合裂痕。
年齡:48歲 籍貫:四川
背景: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
擅長刑事辯護,及金融法、公司法相關案件
2006:取得律師執業資格
2016:在成都「八九六四」酒案中擔任「四君子」之一張雋勇的辯護人
2019:辦理廣西律師陳家鴻被指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
2020:為余文生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作二審辯護人;受喬映瑜家屬委託,協助「12港人」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