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尋味●米芝蓮名店入貨 日供300隻 香港雞靚絕全球靠佢哋

追源尋味●米芝蓮名店入貨 日供300隻 
香港雞靚絕全球靠佢哋

上環街市總是冷冷清清,卻隱藏着一間有大半世紀歷史的雞檔「合記」,一直默默為中上環名店食肆供應新鮮雞,每日300隻,由傳統名人飯堂鏞記、蓮香居,到國際飲食獎項得主如亞洲50佳餐廳Belon(法菜)、米芝蓮一星Louise(法菜)、50佳兼最新出爐一星得主Yardbird(燒鳥)、燒鳥名店Toritama等都是其客戶。每間星級餐廳對雞隻大小、重量等各有要求,要成為當中的幕後英雄,絕不簡單。

「當時Robuchon大廚來港開餐廳,他帶學廚來到我舊檔口買雞,我們便開始為他供貨。他們的廚師之後散到不同的西餐廳工作,向我們要雞,這幾年之間我們是確是多了西餐廳客人。」合記第三代老闆王偉樑(Ivan)大學畢業後繼承父業,能操流利英語,因此和外國廚溝通不成問題。

記者凌晨6時到達雞檔,Ivan與爸爸王柏榮連同五個夥計正忙着將雞隻分類,「我凌晨4時起床,回到檔口約4時40分,我會將收到的柯打放出來,夥計看到後便知道當日要切多少雞髀、起多少雞胸。有些客人只要雞胸,如Little Bao只用雞髀、Toritama用雞翼、Robuchon會用雞胸。」夥計將雞劏好後,便先交給Ivan爸爸揀一轉,再到Ivan揀第二轉,務求不會出錯。

「客人要求各不同,Belon的雞不能大過1.4公斤;Yardbird不能太細,要1.8公斤以上,差不多3斤重。太大不要,太小又不要,最重要是雞表面沒有洞口,因為像Belon會釀入香料去焗雞,萬一雞有洞口,焗完出來便會爆開,整隻雞賣不了。」他續說:「每次有新客人找我,我第一個時間會問『如何用雞』,如燒鳥店Yardbird開業半年前已在試菜,最後選用重量最大的雞隻,除了肉質,還要計算可用雞肉的比例,但又不能太大隻,若雞殼太大做串燒,切開後可賣的根本不多。」

Ivan形容今年七十二歲的爸爸王柏榮(圖)是工作狂,每天早上一定會到雞檔幫手揀雞。

Belon招牌烤雞$888 鮮雞重量約1.4kg

合記供應給餐廳的雞種,大多是較多肥油的三黃雞。

2008年接手後,Ivan(右)負責收取定單,編排員工的工作。

「香港雞是最好的」 味道脂肪俱佳

合記提供的大多是較多肥油的三黃雞,Ivan說:「外國廚師來到香港會很興奮,因為外國雞全部白雪雪,油不夠多,就算如何焗都是白雪雪,要另外加色。香港的三黃雞皮下脂肪夠厚,焗出來雞的顏色很好,通常在食譜書看到的便是這種雞。」Yardbird老闆兼大廚Matt Abergel說:「香港的雞是最好的,有最好的味道,你可以控制其脂肪,因為每日都是新鮮屠宰,如果我在澳洲買雞,要相隔約七日才送到,無論質感和味道都難以和本地雞比較。我曾到過超過30個國家做串燒,基本上很難找到像香港雞這樣好的雞種。Ivan每天早上將雞送到,我們會將原隻雞切開,分門別類,再用盡雞隻所有部份,包括雞頭。」

去年,在港開業僅半年的Louise獲得米芝蓮一星,「招牌烤雞」亦是取自合記。行政總廚Franckelie Laloum說:「開店前,我們曾跟Vea總廚Vicky做盲試,用相同煮法烹調七種法國雞和五種其他地方的雞:包括香港和中國的,最後一致認為香港的三黃雞無論是味道、重量、雞皮甚至是脂肪都是很好。」星級餐廳要求高,合記兩父子自然着緊,每次都經過兩輪檢驗,確保雞隻完好無缺才送貨,「大部份客人都不是太刁鑽,不像小時候聽到『龍穿鳳翼』,要將雞翼起骨,現在很少人做。」他指着對面的夥計說:「這個師傅做到,有吃過『蓮香霸王鴨』嗎?蓮香居過去有八成的鴨經他雙手去骨,他也做了30多年了。」

Ivan爸爸今年72歲,仍堅持每日到雞檔當指揮官。Ivan說:「他16歲入行,剛過了72歲,他每日都會來檔口,不來就身痕,我未見他懶惰過。」Ivan太爺原本在廣州做燒臘店,戰前爺爺來到香港,唯一懂做便是斬雞,在西環士美菲路雞欄做了數年,便到中環街市開雞檔。王柏榮說:「1963年我跟隨爸爸入行,一直做到1988年便搬到嘉咸街做肉食公司,只是劏雞,直至2007年因為市區重建收購,我便交出雞牌離場,之後來到上環街市投靠我哥哥,他都是做這行,他做門市,我做批發。」

供應給Belon及Louise的雞要確保表皮沒有破損,否則一焗即穿便破壞賣相。

南華會的「甘棠燒鵝」由鏞記前燒味部主管棠哥主理,其豉油雞亦取自合記。

Louise招牌烤雞$958 鮮雞重量 約1.7kg

Yardbird燒鳥串燒$45起 鮮雞重量約1.8kg

父睇相「滿手血腥」 太子爺不劏雞

後來要搬舖,王柏榮有感自己年紀大,便問兒子是否願意接手,「如果他不做,我就執啦,最後他願意回來檔口,這盤生意便交給他。他是大學生,在多倫多大學畢業,識講英文,所以這十年多了西餐廳的生意,也是因為他。」職業無分貴賤,最緊要賺到錢,「這行看似簡單,其實有炸子雞、白切雞、煲湯雞、燉湯雞之分,如果將瘦雞做炸子雞便不行,用肥雞煲湯又太肥,五花八門,要睇住做。」他更引用祖母的比喻:「她曾說雞鴨這行是爛棉襖,雖然爛不好穿,但天氣凍都要穿,不會飽死不會餓親,起碼都有一件旁身。」Ivan自小在街市長大,2008年回到檔口幫手,對街市污糟邋遢習以為常,唯一沒有做過便是劏雞。Ivan說:「好多年前阿爸看風水,師傅未知爸爸做哪行,一看面相便說爸爸滿手血腥。阿爸不想下一代也如此,便將劏雞工作交給夥計,所以直至現在我從沒有劏過雞。」

拍攝當日,Ivan駕貨車由上環送貨到柴灣,搬搬抬抬忙個不停。「我坐不定,你要我坐定定,我周身唔舒服。」在他的貨車上有一張馬經,他笑說:「小時候已偷雞玩馬仔,在街市長大,不多不少都有壞習慣,曾經都玩得大,後來發覺得只是一個遊戲,賭是會發達,但有多少人可以?可能開賭的人會發達吧!」他說自己喜歡在街市工作,「每日都好像開派對,見到很多人,看到聽到學到,其實幾好玩,只是看你是否接受得到,做雞鴨佬就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再夜夜笙歌。」活雞行業式微,禽流感爆發後,現只餘下百餘個雞牌。「我自己沒有小朋友,就算將來姪仔想做,都勸他們先想清楚,這是夕陽到不能再夕陽的行業。」

法菜餐廳Louise行政總廚Franckelie Laloum認為香港的三黃雞很好。

燒鳥名店Yardbird老闆兼大廚Matt,曾到逾30國煮串燒,他大讚港雞。

合記:上環街市

Belon:中環蘇豪伊利近街41號地舖

Louise:中環元創方JPC地舖

Yardbird:上環永樂街154-158號地下

記者:何嘉茵

攝影:郭于祺、張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