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拜登以逸待勞,習近平寢食難安 (方圓)

蘋論:拜登以逸待勞,習近平寢食難安 (方圓)

拜登的總統就職典禮,破天荒邀請了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出席,蕭美琴在現場拍照廣示天下,台灣社會也空前興奮。按理,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不可能收不到請柬,但媒體都沒有報道,證明崔天凱在獲知蕭美琴受邀之後,作了避席的選擇。

刻意冷落 展示姿勢

美國總統就職儀式正式邀請台灣代表出席,這是拜登政府上台後第一個大動作,即使當年特朗普就職儀式,台方代表也得不到這個榮幸。美方不可能不預估崔天凱拒絕出席,這又證明在拜登眼裏,蕭美琴一定要來,崔天凱來不來則聽其自然。

特朗普留下來的美中關係基調,便是美台關係不再從屬於美中關係,美國與中共打交道是一回事,與台灣打交道是另一回事,正如蓬佩奧說的「台灣從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拜登邀請蕭美琴,意在告知習近平,對美台關係的發展,要有充份的心理準備。

拜登就職後,很快與英日法加等國領導人通了電話,連墨西哥總統都打招呼了,偏偏讓習近平坐了冷板凳。美國新任國務卿和國防部長,都抓緊時間和盟國溝通,連韓國都照顧到了,偏偏也將中共「晾」在一邊。這些動作當然都不是疏忽,而是一種暗示,表明拜登政府對美中關係的未來發展並沒有那麼着緊。

美中關係豈可不着緊?拜登懶懶閒,當然是擺出來的外交姿勢,便是你急我不急,看看誰更需要誰。習近平若有足夠底氣,他也可以不急,但習近平急了,他在近日的達沃斯論壇上長篇大論,就國際形勢向拜登喊話,忍不住訴一點委屈,又說一番大道理,希望拜登聽進去,改變當前的冷淡局面。

習近平講話後,拜登的白宮發言人回以「戰略耐性」,四個字可圈可點,證明拜登將比特朗普更沉着應對美中關係,不急於調整特朗普的外交遺產,也不急於作甚麼突破,一切按部就班,慢慢來。

拜登慢慢來自然有他的道理,一是國內抗疫經濟民生大把嘢操心,又要盡快兌現競選承諾;二是特朗普早已把「壞事」做盡了,他樂得坐享其成;三是歐盟對華態度尚未明朗,還要協調;四是台灣高科技執世界牛耳,不可不拉攏。既然如此,何不把美中關係先放一邊,一則冷待一下中共,二則避免操之過急反而誤事,三則也免了一上台就與中共勾兌的嫌疑。

協調歐盟 拉攏台灣

特朗普搞外交,一輪狼牙棒不由分說打去,打得狠,也未免打得亂。拜登以老練外交官的經驗,凡事謀定而動,不急於求成,這是個人風格的不同。特朗普的手法見效快,可能會有破綻,拜登溫吞水,穩紮穩打,各有長短。但對美國整體利益來說,用兵之道,一鬆一弛,也不失為一種必要的調整。

反觀習近平,拜登不急的,恰恰令他寢食難安。美歐關係走得太近,中共便無分而治之的機會,中共早前不惜降低門坎,與歐盟簽定「中歐投資協定」,其用意便在離間美歐關係。協定草案雖過,還有待各國議會通過,夜長夢多。日前歐洲議會已對此質疑,若任由美國上下其手,難保這個協定不會胎死腹中。中共若不能分化美歐關係,基於共同的價值觀和歷史淵源,美歐站到同一陣線,與中共長期對峙下去,其結果是中共更勢單力孤。

令習近平坐立不安的,當然還有台灣問題,美台關係不會向下調整,只會不斷提升。基於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西方各國的南海航行巨大商業利益,再加上美國圍堵中共的第一島鏈安全,美國絕不會坐視中共武統台灣。美台關係提升,邊界在哪裏,沒有人知道,台灣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對「一個中國」的概念,也有潛在的巨大威脅。

習近平達沃斯論壇的講話沒甚麼新意,打動不了拜登,美中關係不死不活維持下去,不管動不動武,中共的處境都不妙。

方圓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