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行政長官每年12月前往北京述職,是回歸以來的慣例,不過林鄭月娥去年破天荒遭北京叫停述職,直至昨日才以視像形式隔空述職。當時有傳押後述職因北京不滿香港抗疫不力,惟林鄭一直否認。有學者認為,早前疫情稍緩,北京也未有提早安排林鄭親自上京述職,最終只用視像會面了事,意味北京掌握全面管治權下,特首述職已無大意義。
特首以往述職會獲中國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等領導人接見,領導人講話更被視為對特首的工作評價,林鄭月娥去年遭北京叫停述職,政圈出現不同揣測,親政府的《星島日報》更以專欄形式,直指述職是中央叫停,並提出三大可能性,包括領導人工作繁忙、香港抗疫不力,以及擔心述職有機會傳染領導人。之後又有媒體引述消息,指中央研判香港爆發第四波疫情,不容忽視習近平和李克強的安全風險,故在林鄭臨起行前叫停。
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其後接受內地媒體訪問,也高調批評香港防疫措施及政策「未落實到位」,暗諷香港抗疫不如內地,令深圳防疫壓力增加,雖然林鄭其後反駁,指政府抗疫工作牽涉很多人,不可能每樣都盡善盡美,但中央對林鄭抗疫不力有意見而叫停述職似非空穴來風。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認為,如果北京要沿用面對面述職形式,只要提早安排林鄭上京隔離及檢測已可,但北京最終選擇不接見,他認為反映一國兩制的地位大不如前,北京對香港有實際全面管治權,「收風」渠道有中聯辦及國安公署,香港政府實際只是「打手」,述職意義只流於形式上,以視像取代亦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