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疫苗成為政治戰場(梁啟智)

別讓疫苗成為政治戰場(梁啟智)

全球疫情爆發一周年,香港確診人數累計過萬,第四波感染未見遏止。本來世界各地展開大規模疫苗接種,總算為對抗疫情帶來曙光。然而疫苗必須要社會大多數人一起接種才能帶來群體免疫,所以社會大眾是否踴躍參與至關重要。無奈當前香港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低無可低,加上一眾建制派政客把接種疫苗當作政治表忠的機會,進一步削弱公眾信心。

現時於歐美生產最有效的疫苗採用突破性的信使核糖核酸技術,大大縮短了研發的時間和成本,而且有效率超過九成。此種疫苗美國至今已有2,000多萬人接種,未見廣泛和不能接受的副作用,各地官員只怕獲分配的劑量未能滿足需求。環顧全球,以色列的接種率領先各國,至今已有超過四成居民接種疫苗,數據顯示老人入院數字大降六成。這些都是可喜的發展。

回到香港,一年前政府搜購口罩比民間還要慢,港人要用盡方法全球搜購口罩回港,坊間搶購風潮至今仍然歷歷在目。不過疫苗和口罩完全是兩回事,民間不可能如口罩一樣自己從外國買一條疫苗生產線回來,政府的責任難以取代。考慮到香港市民已經捱了一整年,對政府的期望已低無可低;對疫苗搜購一事,恐怕已經不敢奢求買得快,只求別買錯。

可惜,政府在疫苗一事至今仍未能在市民心目中建立信心。最初政府按三類技術分別採購三種疫苗,每種都購買足夠全港市民使用的劑量,確保即使任何一類技術出現問題都有另外兩種疫苗作為後備,是負責任的做法。奈何政府似乎沒有意識到信任並非必然,一開始聲稱不容許市民選擇,親中報章更攻擊讓市民自由選擇的要求是「疫苗政治化」。結果到澳門政府表示容許澳門居民自由選擇後,香港政府又反過來說容許市民選擇。如此基本的問題也沒有一開始便想清楚,市民對政府沒有信心十分自然。

建制藉以表忠反令市民抗拒

到底是誰在把疫苗「政治化」呢?日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到深圳接種疫苗,為3月到北京參與全國兩會做準備。一眾人大政協在接種後紛紛表示對國產疫苗充滿信心,人大常委譚耀宗更以「好瞓咗」此等和疫苗功能無關的說法來表達支持。此等以疫苗來表忠的做法,恐怕才是真正的政治化。某種疫苗是否有效,會不會帶來不能接受的副作用,講的是以科學方法通過廣泛調查收集的數據。在沒帶這些數據背書之前,高談個人接種後的感覺良好,是不尊重科學的表現。

而他們不僅僅是說兩句而已,譚耀宗更向人大委員長栗戰書轉交36名港區人大代表聯署信,請求中央送國產疫苗予香港。未有完整的實驗結果便跑出來說要代表香港人要求引入,這才是疫苗政治化吧?對於講求客觀分析的防疫工作竟可如此政治忠誠先行,和當年義和團脅愛國之名以為自己神功護體刀槍不入,又有甚麼分別?

可悲的是不單止政治人物在漠視科學,就連有醫生銜頭的也不見得好到哪裏。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月初接種國產疫苗時,聲稱市民接種疫苗時不應考慮來源地,而該「看數據、看事實」。到底他看了甚麼數據呢?疫苗接種計劃專責工作小組專家成員許樹昌提到相關疫苗仍未在醫學雜誌刊登第三期數據,盧寵茂豈非自打嘴巴?

我不反對疫苗,我恨不得疫苗可以快點到港,但前提是這些疫苗一定要經過科學驗證,而不是政治人物說「我對國家有信心」便算。如果國產疫苗經過獨立機構驗證效用和外國疫苗一樣好,我也會接受。然而現時政治人物在未有全面數據之前便「群星拱照」國產疫苗,實際上在打擊市民對政府和疫苗的信心,拖抗疫工作的後腿。我對這些政治人物的意見是:麻煩講少兩句當幫忙。

抗疫一年,大家都希望疫情可以快點過去,晚上可以外出吃飯聚會,餐廳可以捱過當前困境。香港已經學不到像台灣和新西蘭一樣通過邊境防疫來防守,接下來是否要連疫苗接種這一關也要搞禍?我相信當更多外國數據顯示減染和入院數字大幅下降後,香港市民對接種疫苗的意願也會隨之而上升。香港市民很聰明,只要政府不亂來。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