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專題:林鄭無能 限聚拆散家庭 痛在瘟疫蔓延時

港聞專題:林鄭無能 限聚拆散家庭 
痛在瘟疫蔓延時

武漢肺炎在香港已肆虐超過一年,當初以「人道」理由拒絕封關的特首林鄭月娥,在一波接一波的疫潮裏,推出過無數社交距離措施,聲稱是防止疫症擴散。

一年下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疏遠了,病毒卻沒有消失。萬宗確診個案的背後,不只傷感,還有憤怒。在雜亂無章的所謂抗疫措施下,家庭破落離散。

威權時代,政府抗疫失效而衍生的悲劇,只有民間關心。有心人創辦網站,讓染疫者家屬有求救渠道,讓同路人可以走在一起,對抗世紀瘟疫。

記者:梁嘉麗

■Amy覺得父親染疫的過程有很多不解之處,致電詢問護老院卻得不到滿意答覆。

老父院舍染疫成永訣

收到醫院電話,Amy(化名)和Sophie(化名)便立即趕過來,兩姊妹隔着玻璃門看着父親,她們很想捉着父親的手,跟他道別。92歲的他躺在床上,近在咫尺,那道玻璃門卻拒人於千里之外,這麼近那麼遠,她們只能握着對方的手,早已哭成淚人,親眼看着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

訪問時,Amy拿着一大叠紙,寫着父親確診前後的經過,怕自己把細節說漏。去年11月30日,她收到百樂護老院通知,父親需要到亞博館隔離,兩天後確診,被送入院。百樂護老院共有四名院友確診,其中兩名院友離世,一位是75歲女院友,另一位則是她們父親。

護老院防疫漏洞多

Amy說着,難掩心裏怒火,女院友早於11月13日發病,她質疑護老院沒做足防疫措施,「有院友病發,仲畀佢四處走動?咁高危,係咪應該畀院友同親屬知?喺共用區域有冇要啲老人家戴口罩?」發病後,這位女病友甚至曾外出求醫,Amy認為即使並未確診,亦難保會有空窗期,院舍此做法無疑增加了社區爆發及交叉感染的風險。當她致電詢問時,院方只叫她不要再提「13日發病」這件事,說這樣毫無意義。

父親於12月5日確診,她們心裏一沉,只能作最壞打算,但同時亦滿腹疑問,到底父親是如何染疫的?Sophie依然無法釋懷。院舍的解釋是,女院友行動自如,會在院舍中走動,但她熟悉的父親,甚少主動跟人接觸,而且住的是獨立房間。「佢好靜,好多時都係留喺房,食飯喺房,去廁所就用便椅,唔會去出面廁所,因為長期好濕滑,驚佢跌親。」為了解開心結,她詢問院舍多次,卻始終得不到答案。

她們質疑,由女院友13日發病至29日確診期間,院舍是否有妥善處理?Amy就着這件事追問院舍,「佢哋否認13號病發呢件事,呢個日期係衞生防護中心講嘅,佢哋竟然話係中心搞錯!」她甚至打電話到衞生防護中心查問,護老院有否通知中心資料出錯,中心則回覆說,沒有收過百樂護老院要求更正的通知。

向年邁母隱瞞噩耗

父親一向行動自如,但因為有腦退化症,所以失去了自理能力,在亞博隔離時,二人都非常擔心,直至確診入院,才透過護士協助進行視像通話。Amy說,當時已抱着臨別的心情,她哽咽着,想起那些最後的通話,「第一日有揮手,有反應,見到啲孫好開心,後期已用氧氣罩,回應唔到我哋」。

12月24日父親離世,但她們依然不敢直接跟母親說,原本二人同住百樂護老院,但去年年中母親成功申請入住政府院舍,父親卻還在排期,二人只能暫時分開,卻沒料這一別,從此天人永隔。Sophie忍不住落淚,說父母非常恩愛,「佢到𠵱家都仲係等緊阿爸,我哋怕佢接受唔到,唔敢同佢講,佢都90歲喇」。她說,只能「呃得一日得一日」。

她們批評百樂護老院在父親染疫至離世期間,一個簡單的問候也沒有,而且在過程中,她們打電話到院舍查詢,往往被推搪,說主管不在,「好冷血!我哋只係唔想同樣嘅事發生喺其他老人家身上!」

本報曾致電百樂護老院查詢,院方主管以沒有時間為由拒絕回應。